众将觉得诸葛说得有理,不再多嘴,只是抓紧时间cao练自己的人马,同时热切的等待着孟达来攻城的消息,好立战功。
魏霸心知肚明,诸葛乔到安阳来根本不是想收复东三郡的,他只是给申仪和孟达压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甚至这就是和孟达串通好的,好让孟达有机会光明正大的增兵,修缮城池,为接下来的反水做准备。如果没有外部压力,他突然间做战斗准备,会让宛城的司马懿察觉。现在有诸葛乔大军压境,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乔怎么可能轻率的前进。他把大军停在安阳,已经很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作战目的,只是那些人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或者知道了装不知道,这才做出请战的举动。
魏霸冷眼旁观。如果历史的走向还没有改变,那么接下来将是司马懿闪亮登场的演出时间。司马懿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去年秋天,孙权趁曹丕去世,曹睿刚刚即位的时机,派左将军诸葛瑾分兵两路伐魏,结果诸葛瑾被司马懿击退,斩首千余人。只是诸葛瑾向来不在名将之列,所以这一战并没什么份量。司马懿真正成名的一战,正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孟达,从孟达宣布起事,到被司马懿斩首,前前后后不过二十四天,可谓是神速。
魏霸不知道历史还会不会继续上演,毕竟那件战事在三国历史上只有廖廖几笔,在诸葛亮的相关书籍中,也不怎么提到这件事,他并不清楚具体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他甚至有些奇怪,诸葛亮如果真有策反孟达,以牵制司马懿的事,那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难道只是因为这一计用得不够成功,未能如期的发挥作用,所以就一笔带过?
那可就真是以成败论英雄了。事实上,魏霸觉得,策反孟达,不仅可以收复东三郡,还可以有效的牵制宛城的司马懿,的确是个好计。至于最后没成功,那不是诸葛亮的错,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司马懿太高明了,他像一匹黑马突然冲了出来,一下子打乱了诸葛亮的部署。
除了他这个先知先觉者,眼下谁会相信司马懿会有这样的能力?不仅蜀汉的人不信,恐怕就连曹魏也不会相信司马懿会这么强悍。
然后魏霸虽然知道这个结果,并且知道现在依然有这个可能,可是他最大的苦恼却是根本没人会信他。他也许有先知的能力,却没有先知的威望。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直言不讳的向诸葛乔挑明了他的两个预言。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做会遭人忌惮,但是他需要在短期内建立起自己的威望,这样才能资格发出自己的声音,影响历史的走向。
故作惊人之语,向来便是迅速成名的不二法门。他该做的已经做了,或者正在做,接下来,他需要的只是等待,等待时机成熟,等待他的预言变成现实。
就在这时,马谡赶到了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