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孤立主义(十四)
韩信忙于调兵遣将之际,蒯通却一身缟素来到了齐王府,在后院与韩信相见。
韩信吃惊道:“蒯先生这身打扮,莫非是为谁吊丧刚刚回来吗?”
蒯通道:“我非为他人吊丧,特为齐王吊丧。”
韩信皱眉道:“蒯先生疯了吗?”
蒯通道:“大王为何不知道时移势易乎?如今燕楚交战,燕势必投靠汉王。一旦将军援军燕国,则燕存而楚溃。汉王便坐拥黄河之北与崤山以西的土地。那时,天下大势将不可扭转,齐王想要保有齐地也不可得。”
蒯通继续道:“恳请大王不要救援燕国。如此,楚虽击燕,而终不能保有燕地,大王可在楚军离开后,遣一偏师,便可将燕国收入囊中,进可图赵,退可守土,天下三分,大王终有其一。”
韩信斥责道:“吾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燕王当年慧眼识珠,是吾之伯乐。楚军,飞扬跋扈,残害生民,天下无不痛恨,今我若任由燕地百姓被屠,真背弃天道之举。以不义而立国,国不长存。请蒯先生无言自谢之。”
蒯通盯着韩信看了许久,终于长长叹息一声道:“天下终究归刘矣。”
蒯通竟是转身直接离开,不久,士兵来报,蒯先生发了疯,见到人便给人算命,说别人又帝王相,惹得人人躲避。
韩信让人去把蒯通带来,却被告知蒯通已经出了城,不知了去向。
韩信自是猜测出了蒯通的用意,蒯通因为屡谏自己,自己却没有听取,害怕日后灾难降临,提前避祸去了。
是日,韩信乘坐骏马,率领卫队,离开临淄,奔赴济水。
而龙且军也抵达易水之畔,看到了燕国沿着易水建立的壁垒,
楚军与燕军展开了攻守之战。
龙且巡视了易水河岸,发现易水河岸只有两处浅滩能够渡河,但都有燕军壁垒守护。龙且一面征调俘虏的巨鹿百姓,打造战船,一面强攻燕军两处壁垒。
龙且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每个燕军壁垒都有两只部队轮番进行攻击,昼夜不停。
十日后,龙且打造出战船木筏五百艘,强渡易水。此时秦仲麾下两万军被安排驻守在两个壁垒中,被楚军拖住不能支援别处。
龙且很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但是他终究低估了燕军的优势。自刘辟非进入蓟县以来,刘辟非给自己画出了一个防御的边界线,那便是易水与汾水之间,是绝不允许外敌渡过的。
防守蓟县的根本在于防守易水与汾水。
为此,燕国在各河口发展河运,民间船只在各淡水河上川流不息。
此时燕楚之战爆发,秦仲自是征调了大量船只,用于安置滨海舰队的海军。这些打过海战的林木国人,接到楚军渡河的消息后,立即从上游进发,冲向渡河的楚军。
滨海亲自带队,冲入龙且渡河的队伍中,双方乱战在一起,龙且征调民夫打造的战船并不少,但再多,一次也运输不了万人,比起如履平地的林木国人,龙且军都是步兵,不善水战,数量虽然比滨海部人多,却只有被击沉的份儿。
双反激战一个下午,刘辟非率领的援军也抵达楚军渡河地点,留在北岸的楚军被贺连赭离亲自带队,率领贺连勇士一个冲击,便给击溃。
龙且只能仰天叹息,他千算万算,却忽略了燕国的水军。当年,三水之战时,刘辟非不正是仰仗制海权,在渤海湾称雄的吗?
龙且只得撤兵。回到大营与诸将商议对策。
这时,粮官从邯郸回来了,与龙且单独见面。
粮官告诉龙且,邯郸城郊外的粮草大营已经被人全部烧毁,营地内的一万楚兵也不知了去向。
龙且大吃一惊,询问道:“你还没有将这个消息与外人说吧?”
粮官道:“卑职害怕军心动乱,运粮队伍以及所有的空车,都没有随我入营。”
龙且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揉了揉有些胀痛的太阳穴,道:“你做得很好,这件事情暂时还不能和众人说。”
“将军,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龙且用屁股也能想到,邯郸营地失守,一定是燕军干的好事。他内心同样的惶恐,但身为主将,是不能将此等情绪表露于人的。
龙且道:“断敌人粮草是燕军惯用的计策。只要我们攻克燕军壁垒,占据蓟县,大军便可在蓟县得到补给了。”
“还要打?”在粮官看来,见好就收,局势不利之下,保留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毕竟龙且麾下,可是有十万之众,是楚军一半的班底,可不能轻易丧身在此处啊。
龙且道:“汝不闻昔日项王与秦军巨鹿决战,破釜沉舟,全军一往无前,打败秦军。今日,我当效仿之。”
翌日,龙且重整部队,并要求麾下士兵准备三天的口粮,打破自己的铁釜,将剩余的米面与破烂的铁釜一起扔进易水中。
燕军看到楚军的举动,搞不清楚楚军为何要这么做。副将询问秦仲,秦仲笑道:“君不闻巨鹿之战时,项王破釜沉舟,一举大败章邯军,秦军主力被荡平,百二秦关终属楚。我们这位龙且将军,是在效仿他的顶头上司啊。”
副将吃惊道:“啊,那我们可怎么办?”
秦仲淡淡道:“淡然处之即可。龙且这是东施效颦,陷自己于绝路。”
毕竟,当年项羽是孤军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乃是不得已而为之,此时龙且军却有十万之众,对于燕军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