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不归是归(八)
刘邦躺在病床之上,身上的衣服已经被解开,露出了胸口的箭伤。将箭取出,是十分痛苦的。刘邦的口中,已经塞着一块干布,鬓角的头发花白而又凌乱,露出了难得一见的老态。
随着一声惨呼,医者将刘邦胸口的箭镞取了下来,随即便是止血,包裹。刘邦已经疼得满头都是汗水。旁边戚夫人拿起白布,抿着嘴唇,帮刘邦将额头的汗擦了,这样刘邦能够舒服一些。
戚姬虽然没有吕后刚强,但也并不是一个软弱的女子,她之前表露软弱只是给汉王看的,值此之时,她必须照顾好汉王。
医者刚将刘邦包扎后,外面护军军吏前来报告:“大王不好了!军中谣言四起,说大王已经病重不支了。”
陈平向刘邦道:“汉王必须出屋巡视军队,鼓舞军心,不然军心会彻底散掉的。”
戚姬怒道:“你难道没有看到汉王胸口的伤吗?他现在连动都动不了了,你居然还让他出营巡视军队,你是要汉王死吗?”
陈平道:“若不如此,成皋失陷,大好局势不再,如何是好?请汉王三思。”
刘邦无奈,只能强撑起身体,穿上衣服,在戚姬的帮助下,在苍白的脸上涂抹了妆,恢复健康的脸色,这才抱着两侍女出去巡视军队。
成皋城中的士兵,见到他们的汉王不仅无事,反而还搂抱着两女,左拥右抱的,十分自在,谣言不攻自破了,汉王没有受伤,若是受伤,哪里有心情去摸女人呢。
刘邦竟是强自支撑着,将整个城池的守军都巡视了一遍之后,向众将士发布了命令:“堂堂西楚霸王,居然用冷箭伤人,可见楚军已经是虚有其表了。众将士,且耐心等待,楚军必将自溃。”
刘邦还举行了庆祝活动,熬了大锅的鱼肉粥犒赏士卒。做鱼肉粥的咸鱼干都是燕地百姓从渤海湾打捞上来的。汉军吃到了鱼肉,一个个都士气大振,都十分乐意为汉王作战。
刘邦忙完这些,竟是直接晕厥了过去,好在没有外人看到,被戚夫人搀扶着,张良、陈平簇拥着,回到了住处,再次躺在了床上。
刘邦醒来,问道:“现在是何时了?没有士兵察觉到我的现状吧?”
张良道:“没有,我们隐藏得很好。”
“那两名婢女呢?看紧了她们,她们也知道内情,如有必要,将她们杀了。”
陈平道:“我已经派遣手下看紧了他们。”
刘邦这才放心下来,苦笑道:“这一圈走下来,真是要了我的老命,我现在有个感悟,什么最重要,命为重要,有命,才能拥有一切。张良,替我拟一封诏令,把刘辟非召来成皋吧。”
“可是,大王……”
刘邦叹息一声道:“必须要有人能够主持这里的防务,我已经没有这个心力了。”
谁能想到,辛苦谋划了许多,刘辟非最终还是要负责主持成皋防线。
刘邦写好了诏令,让张良代自己出使蓟县,请刘辟非来成皋主持防务。又委任秦仲为河内郡守,周勃为大将军,令全军严守各自的城池。
这些留有重兵的汉军城池,将是一根根难啃的硬骨头,楚军若想要进入关中,就必须一根根拔下来,这足够拖延到刘辟非来到成皋了。
刘邦在安排好这一切后,便回关中调养身体了。名义上则是去关中为前线士兵催粮。
十一月,张良来到了蓟县,一路走来,从赵地到燕地,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尤其在靠近蓟县后,张良发现,这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整齐划一的房屋遍布乡野,码头之上,工人穿梭,搬运着河船上的货物,码头之上,一袋袋粮食堆积如山。
张良闭着眼睛闻了一遍,有豆,有麦,有米。经过询问,码头工人告诉张良:“不比以往,今年辽东第一次丰收,这些豆类、麦粉都是从辽东运来的。”
“米呢?我闻到了船上还有许多的米。”
码头工人诧异张良的嗅觉如此敏锐,笑道:“这些米面,却是从南面来的,先生可知道南越武王赵佗吗?这些米便是从他们那里用柞蚕丝布换的。”
不久,又一辆货船从易水下游朔流而上。
码头工人道:“就不与先生聊了,我们还要加紧卸货呢,马上要有一大批兽皮运过来。码头都要立刻腾出空来,让给新船。”
张良看到此情此景,心里叹息一声,按照之前他与陈平的设想,是准备将燕国打造成为第二个关中,可是看如今蓟县商旅繁荣的景象,这里自灭龙且十万军后,天下商人无不对其侧目,涌入到蓟县来。
加上蓟县地理位置本就绝佳,和平的环境,又地处北国,与辽东接壤,通往东胡、林木,甚至通往匈奴,如果治理得当,这里完全有可能脱离中原而单独存在啊。
张良渡过易水,抵达蓟县。
内史公孙援接见了张良,公孙援接张良来到王府后,向张良致歉道:“燕王如今天在天津卫,恐怕并不能与张良先生见面了。”
刘辟非战后回到蓟县,发现蓟县在桂枝的治理下,竟是井井有条,街道干净整洁,人来人往,一片祥和景象,一经询问才知道,在刘辟非离开之后,公孙援建议桂枝联络学宫弟子,组成了一支顾问,帮助桂枝治理各郡。
刘辟非却是知道这些诸子百家弟子,只懂读书,对于俗物通常是一窍不通的。虽然张苍也参与到了其中,但其负责的也基本上都是账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