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邯郸城外。
萧何带着一万军队与五万脚夫,驱赶着六万战马与一万五千头羊,以及姜珝大胜匈奴后所缴获的大批物资,缓缓的朝着邯郸城走去。
临近邯郸城,萧何挥手示意大军停下,下令道:“大军在此处安营,等明日一早分出五千士卒,与百姓一同返回代县报信。”
“是!”
详细的嘱咐了一下具体的细节,萧何整理了一下衣衫,带着十名士兵进入邯郸。
早在数十日前,姜珝的传令兵便已飞马赶至邯郸,如今赵国众臣皆已知晓姜珝大胜匈奴的消息。
但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
就连李牧都不信。
姜珝麾下多是步兵,按照李牧的推测,姜珝率军从邯郸赶到代县至少需要二十日左右。
而匈奴大军都是骑兵,他们集结的速度极快,行军的速度也是极快。
按照李牧对匈奴的了解,匈奴六个部落联兵攻赵,至少要决出一个统兵的首领。
可那最多也就耽误一两日的时间。
在李牧想来,等姜珝赶到代县时,匈奴与赵国至少已经开战五六日了。
以骑兵的机动性,五六日的时间便能搅的赵国北境一片混乱,百姓民不聊生。
而且这还是十万匈奴铁骑。
接到姜珝的战报后,李牧甚至怀疑姜珝谎报军情。
从姜珝大军出发,再到邯郸接到战报,一共也才十九天的时间罢了。
姜珝的传令兵也很委屈,当即叫冤解释道:“侯爷下令大军露宿野外不得扎营,九日奔袭一千二百里,在代县休整两日后,便直接奔赴边境与匈奴大军决战。”
李牧闻言很是震惊,若是旁人听到‘九日奔袭一千二百里’这个消息,或许不会感觉什么。
可李牧是军旅众人,他更是带兵的将领。
李牧甚至敢发誓,这天下除了骑兵之外,没有一支步兵可以九日奔袭一千二百里。
这不仅仅考验士兵的体能,若单论体能,士兵其实是可以做到的。
这要考验士兵的意志力,对主帅的服从力,以及严格的军纪军规。
若是让普通的军队这样跑,只怕早就哗变了。
李牧又问道:“按你所说,珝儿从邯郸出发十五天后便与匈奴大军交战,你从边境快马赶至邯郸至少也需要三天时间。那你告诉我,他是如何在一两天之内战胜匈奴十万大军的?”
即便知道了姜珝‘九日奔袭一千二百里’的消息,可李牧仍然感觉有些荒谬。
一天的时间就吃下匈奴十万铁骑,姜珝有这么好的胃口吗?
即使有这个胃口,也未必有这个牙口。
传令兵解释道:“匈奴大军赶到我国边境之后,侯爷派出骑兵于夜间不断骚扰匈奴大营,使得匈奴不堪其扰,而后派出骑兵夜袭匈奴大营。”
李牧抚须道:“匈奴人警惕如狼,珝儿之计未必成功。”
传令兵道:“侯爷第一次夜袭计划的确失败了,不过那一晚天佑赵国,天降暴雨,夜袭失败后,侯爷下令大军休整半个时辰,趁着雨夜掩护,压上十万大军,再一次夜袭了匈奴大营。”
李牧在脑海中详细的推衍了当晚那一战。
匈奴新到,大军定然疲惫,姜珝骚扰了一夜,又夜袭了匈奴大营一次。
而后姜珝大军消停了半个时辰,压上十万大军,再一次夜袭了匈奴大营。
十万大军出营,进入各自的埋伏区域,至少也要半个时辰左右。
也就是说,从第一次夜袭与第二次夜袭之间,期间间隔了大概一个时辰。
平静了一个时辰,而匈奴大军又疲惫不堪,再加上天降暴雨,匈奴人降低警惕是必然的。
而姜珝则是趁着雨夜,派出十万大军攻入匈奴大营。
李牧将自己代入匈奴首领的角色,发现哪怕是他自己,面对姜珝如此计策,只怕也要吃一个败仗。
不过在李牧看来,姜珝此计虽秒,但却还是有些不够成熟。
既然是两次夜袭之计,那么之前的疲兵之计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若非天降暴雨,此刻李牧接到的就是应该姜珝大军兵败的战报了。
事实其实也的确如此,若非姜珝的疲兵之计,乌维首领也未必会想到姜珝会连续夜袭两次。
疲兵之计虽然骚扰的匈奴大军不得安宁,但却也给了他们一个提示,姜珝今晚必有行动。
若非当时天降暴雨,匈奴大军的情况也的确不适合守夜,姜珝或许会中了乌维的埋伏。
……
当萧何进入邯郸城后,全城百姓依然在热烈的讨论姜珝大胜匈奴的事情。
赵国为了宣扬国威,自然不会隐瞒此事。
姜珝不但战胜了匈奴,更是缴获了无数的物资,已经派人送至邯郸。
“敢问前面可是萧何萧先生?”
萧何才刚刚进城,便有人在道路中间拦下了萧何。
萧何翻身下马,作揖道:“在下萧何,敢问大人是……”
那人道:“本官乃是赵国太仆,特来处理姜侯在战场上的缴获。”
寻常大军征战的缴获,自然不用送到邯郸,军队留下自用即可。
可姜珝这一次的缴获不一样。
那可是战马啊!
姜珝要是组建了十万骑兵,只怕整个赵国都要心惊胆颤。
姜珝这一次送来了六万匹战马,足可以增强整个赵国的实力。
太仆掌皇帝车马,兼管全国的马政,这一次姜珝缴获的战马,正归他管理。
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