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开工厂>第207章流民第2更求推荐求收藏

“子宣什么时候来的。”

站在田里面施奕文冲张静修笑道,这可是稀客。

“刚到,”

答话的功夫,张静修也走到了田里。看着田里的棉苗,疑惑道。

“致远,我看你这里的棉苗和其它地方的似乎不太一样。”

“确实不太一样,这些棉花是我从海外带来的陆地棉,原产于……嗯,大洋彼岸几万里之外的地方,纤维长、产量大。”

施奕文笑着解释道,这个时代国内种的大抵都是原产印度或者中东的树棉、草棉,它们的产量少,纤维短,以“美棉”为代表的陆地棉直到清末才传入中国。到五六十年代才全面取代树棉、草棉。

“哦,致远,看来你从海外倒是带来不少好东西,就像早前在你这吃的辣椒,吃着新鲜,就是太辣了一些。”

直到现在,张静修还记得早前在他这吃饭的时候,被辣的差点没流出眼泪的经历。

“辣味重点好,等到了冬天吃着火锅时,那感觉……嗯,等到了冬天,请你吃正宗的……”

四川火锅……至少应该还没有辣椒吧。不过超市里有底料,再加上精心熬制的底汤,做出来味道应该也差不到那去。

“那到时候小弟可有口福了。”

张静修笑说道。

在田里闲着无趣,两人便沿着庄口通往张家湾的那条石板路往南散着步。两人边走边聊。

“上次你说要让北方百姓得种棉纺纱之利,小弟心里一直有个疑问。”

“嗯?你说。”

“就是万一是北方百姓全都改种棉花,到时候粮食从那来?毕竟粮贱花贵,百姓趋利,自然愿意种棉花。”

“可能全种棉花吗?”

施奕文反问道。

“为什么不可能呢?江南现在不就是有“桑稻争田”、“花稻争田”的事情,小弟听说在江南,大多数百姓都是改种桑棉,毕竟,种桑棉纺丝、纺纱的收益远高于种粮食。即使朝廷收米为税,买米上缴,就他个人而言,收入也远远高于种稻。”

“市场供求……”

施奕文随口解释道。

“同样一亩田地,如果种植经济作物比种植农作物的收入高,那么人们自然就会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可是市场的需求总是在不断的调整,现在是花贵粮贱,所以百姓愿意种花,可如果粮食贵了,他们自然愿意种粮食,况且,即便是在江南,又有那户人家大胆到把自家的田地全都改成桑田?”

回头朝着自己的庄子看了眼,施奕文说道。

“就像我这庄子,为了让他们全种棉花,培育良种,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他们同意,农民大抵上是保守、求稳的,他们无论干什么都会留下口粮田,即便是棉花再挣钱……棉花不能吃,所以他们要留口粮口,如果不是我按每人四百斤补给他们粮食,庄子里的田,虽说是我的田,他们也不愿全都种棉花的。”

抬眼看着前边的一块棉田,施奕文说道。

“你看,出了庄子,咱们走这么远,才有几户种棉花的,这些棉花可都是厂子里包销的,甚至预付了银子的,可即便是这样,各家各户的也就是种上个一两亩,顶多也就是两三亩而已,即便是他们自己也知道,棉花种多了不但不值钱,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这么说的和丰收后的谷贱伤农是一个道理?”

“不一样,粮食丰收后谷贱伤农,再怎么伤,粮食总归是可以吃的,总归不会饿肚皮的,可蚕茧、棉花要是卖不出去了,便宜了,换不来多少粮食了,可是会饿死人的!谁敢拿一家人的性命的冒险?”

笑了笑了,施奕文又提到了江南。

“江南……江南耕地岂只亿万亩,一亩地种桑养蚕,收益岂止十几两,十几倍于种稻,可百姓们有没有把所有的地都用来种桑?总归还是会留下口粮田。”

人逐利不假,但不是白痴。

“小弟明白了。”

点点头,张静修并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问下去。然后他们继续一边沿着官道散步,一边聊着天,恰在两人要返回庄子的时候,前方的一幕吸引了施奕文的目光。官道上,几名衣衫褴缕的百姓,拖儿带女的手柱着木棍,茫然的朝着城市的方向走着。而在路边的柳树下,还有几个面黄肌瘦的百姓。

这是施奕文第一次看到——流民。

尽管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年多了,但施奕文还真没见过传说中的“流民”,或许是因为环境的关系,没能接触到他们。

“不知那里又闹灾了。”

张静修轻声说道,眉中流露出些许怜悯之色,他主动走向前去,施舍几个铜钱,

跟在他的身边,施奕文然后稍微一问,果然,正像张静修说的那样,都是因为家中大旱,被迫出来乞讨求生的百姓。

看见施奕文两人驻足,立即有一群衣衫褴褛的灾民围上前去。

“公子,可怜可怜我……”

在乞讨声中,掏出些铜钱施舍时,一个手里拉着两个小孩的妇人把小女孩推到她的面前,连连鞠躬道。

“这位公子,您一看就是好人家,我这女儿才八岁,懂事的很,跟着我一定得饿死,只救您发发善心,把她买回家去,当个使唤丫环,也给她条活路……”

被妇人推在身前的小女孩,一双大眼睛里闪动着的惶恐,她那只黑乎乎的小手紧紧的抓着妇人的手,紧张的回头看着她,怯怯的说。

“娘……”

女孩的声音不大,可一开口,


状态提示:第207章流民第2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