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明国贼>第五百七十四章 争夺皇帝位

山海关一片石一战,大顺军损失数万人,大将刘宗敏也负了伤,李自成下令大顺军急速撤退,由于对吴三桂的勾引清兵叛变欺诈极为痛恨,行至永平府范家店时,李自成决定将吴襄处斩,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从德胜门入东华门,又杀吴三桂家属三十四口,唯独舍不得杀藏在宫里的陈圆圆。

大顺军败回北京以后,李自成考虑过据守北京城,可大顺军将领们都想回陕西去,丞相牛金星和原明廷一些官吏急着劝进,大将刘宗敏也说:“若不正大位,即求还关中,不可得也”。李自成决定从速登基。

二十九日上午,李自成在武英殿内即皇帝位,接受群臣的朝贺,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追尊七代祖妣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但这个匆忙的即位典礼结束后,李自成立即率部西撤,李自成暂留几千大顺军守城,离京前“分付阖城人民俱各出城避难”,同时下令放火焚毁大明宫殿和各门城楼,大顺军撤退时“城中扶老携幼西奔者络绎不绝”,明朝降官如龚鼎孳、涂必泓等人也自动随大顺军西行。

多尔衮令关内兵民尽行剃发,吴三桂首先遵令,自请作前驱,率二万兵马,星夜前进直抵北京城下,却见城上掷下一颗血淋淋的首级,接连又掷下三十多颗首级,亲兵把人头一一拾给吴三桂看,拾起一瞧,正是他父母妻子的首级,吴三桂不禁捶胸大哭,后来想到不见陈圆圆首级,故此稍稍安心。

敲清兵亦赶到北京城下,多尔衮安抚了一下吴三桂丧父亡母之痛后,与吴三桂商议了一夜,翌日黎明,多尔衮命令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等带领精兵火速追击西逃的大顺军,目的是进一步重创大顺军,尽量截留被大顺军运走的金银财物。

五月初八日清军在庆都城东追上大顺军,大顺军被清军击败,接着清军又在真定再次获胜,大顺军抛弃甲仗无数,拥积道旁,清军、吴三桂军搬不胜搬,移不胜移,着实发了一回大财,吴三桂也在乱军之中得到了陈圆圆,这两人终于破镜重圆,而大顺军在畿辅已无法立足,经井陉退入山西,留下大将马重禧这一支精兵扼守固关,追击的清军于五月十二日返回北京。

五月二日,北京城里的官绅士民并不清楚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纷纷传说吴军杀败大顺军,夺回明太子朱慈烺,即将送回北京即位因此准备了皇帝的卤簿法驾出城迎接,原明官吏立崇祯牌位于午门哭临,并忙备车驾仪仗出朝阳门迎接太子,不久有数万骑兵到来,臣民仰视,却是清摄政王多尔衮,正在惊愕间,清兵已大队入城,次日,故明官吏们决定改换门庭,上表劝进多尔衮为帝,劝进表虽然没有被多尔衮接受,但多尔衮看到明官吏肯忠顺清朝,于是着意笼络和留用明朝大匈僚。

他按帝礼为崇祯发丧,谥崇祯为怀安端皇帝;地方官吏归顺者晋级,抗拒者予以严惩;明宗室来归者,不夺王爵,继续享有特权;安抚百姓,废除明末三饷加派;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发;(是为剃发令,这自然引起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二十四日,多尔衮鉴于清统治尚未稳固,宣布收回成命,允许汉人照旧束发)继续镇压大顺军,派新封都平西王吴三桂、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率兵兼程追剿李自成、张献忠,这就使刚入关的清统治者很快取得了京畿一带官僚士绅的支持,清军在京畿直隶站稳了脚跟。

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的消息传开以后,原大顺军控制区内的明朝官绅,认为举事的时机已到,纷纷纠集兵力发动起义,推翻当地的大顺政权,这些发动起义的官绅绝大部分是以明朝为正统的,他们旗帜大抵是“擒贼复明”。

四月二十七日,山东德州乡绅明朝御史卢世?、赵继鼎、主事程先贞、大学士谢升之弟生员谢陛发动起事,推举逃难到该地的明宗室庆藩奉国中尉、香河知县朱帅?为盟主,假称济王号召远近,山东和北直隶的许多地方官绅群起响应,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山东省德州、济南府、东昌府、青州府、临清州、武定州、高唐州、北直隶的河间府、大名府等州县。

大顺军撤入山西以后,清军停止了追击。返回北京休息整顿,所占地方不过是京师附近一带,李自成却同刘宗敏等高级文官武将率领主力继续西撤,于六月初渡过黄河返回西安,拒他在固关留下了大将马重禧,在大同、阳和留下了制将军张天琳,在晋东南长治留下了大将刘忠,路过太原时留下姜瑄、姜有光守御,在晋西北保德留下了降将唐通,晋南临汾又有绵侯袁宗第统兵八万人屯于挂甲庄。

田承嗣是四月初四日得到北京城失陷的正式消息,于是派人通知了朱媺娖,只是没有告诉她父皇已经在煤山吊死了,本来北京城回的来探子,也没有得到崇祯皇帝死了的消息,所以算不上是对朱媺娖的欺骗。

四月初八日,田承嗣才得到崇祯皇帝已死的消息,由于朱媺娖起病倒了,田承嗣没敢这个消息告诉她,不过北京城被大顺军攻陷,锦衣卫也就不用急着北上勤王了,现在最重要是怎么才能够掌控江南半壁江山。

四月初十日,曹州红娘子传来消息:抢劫田府财物的土匪,就是刘泽清的拜弟齐威,在巨鹿被曹州锦衣卫围剿,歼灭和杀俘一千二百多人,齐威兵败不能脱身,最后只得自杀身死,锦衣卫一共蓉来了一百万两银子的财物,还有三百多万两银子的财物被藏匿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四章 争夺皇帝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