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羽翔团长说:“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这一生过得曲折、坎坷,很不容易,我们回顾他的一生,也给我们一些启发。”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原籍是德国,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扎特也热衷于音乐并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那个时候家里有条件的都生很多孩子,莫扎特出生的这个家庭,条件还算可以,父亲是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也懂音乐,父母都成为莫扎特的音乐启蒙老师,莫扎特能走上音乐道路,父母还是很重要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成大,父母的影响也很重要。”
“1760年,4岁的莫扎特跟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学习钢琴并开始作曲,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
“父母成为音乐启蒙老师,就很顺利的走上音乐道路,成为音乐神童,年龄那么小就跟着父母举行巡回演出,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幸运,普通的孩子,父母每天都为生计忙碌,哪有时间教育孩子?”
“所以要成为音乐大师,和原生家庭还是很有关系,父母好,培养儿子,孩子就能少走弯路!”
曲丽华也感叹,“这样的家庭还是挺令人羡慕的,我4岁,6岁的时候还在玩积木,玩洋娃娃,很难有机会去参加大型的演出活动。”
“我们的童年还在玩耍,莫扎特已经走上了音乐的道路了,为了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孟文杰点头,“是的,这样的孩子是幸运的,不过人生有得,有失,并不完美,莫扎特的人生也坎坷曲折,我并不羡慕他!”
夏羽翔团长笑了,“人家音乐大师,咱们比不了,别打岔,我接着为大家介绍!”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与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对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器乐等体裁都有了认识,还结识了约翰·克里斯琴·巴赫。”
“去了很多地方,举行了旅行演出,见过不少世面,让这位音乐大师成长得很快!”
“1773年,在意大利受挫的莫扎特重返故里,从粮食大街四层狭小局促的公寓迁至萨尔茨河对岸新城的马卡特广场八号,在萨尔茨堡,莫扎特被任命为大主教宫廷首席乐师,但是这个人生阶段于他而言,却充满了忧郁压抑。”
“1773年底,莫扎特与父亲返回萨尔茨堡,此时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乐师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随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
“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
“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
“这段时间,可以看出莫扎特为了争取一定的自由权,尽了自己的努力,也举办了一些演奏的机会,深入社会,贴近民众,也体会到了一些人们生活的不易。”
“可是接下去他人生的考验来了,1778年5月,莫扎特抵达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于是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母亲病逝对于莫扎特来说,亲人的病逝,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和母亲的感情很深,小时候也跟着母亲登台演出,重新回到了家乡,为母亲举办了葬礼后,莫扎特平复了情绪,重新投入音乐的创作。”
“1780年,莫扎特完成歌剧《伊多梅纽》,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严谨,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一乐章的呈示部,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能抚平人生的悲痛,投入音乐的创作,写出新作品,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可见莫扎特对音乐的热爱!”
“1781年6月,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到维也纳谋生。”
“那个时候大主教对音乐家的干涉比较多,总是刁难、约束莫扎特,让他失去创作自由,这引起了莫扎特的反感,他忍无可忍,终于和大主教吵翻,他的个性就不是那种忍气吞声的人,他要勇敢的做自己,不受他人的控制。”
“之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十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十年。”
“他创作了《后宫诱逃》、《剧院经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等歌剧,几乎每年都创作一部歌剧,这些都成功上演了。”
“1791年,莫扎特创作歌剧《蒂托的仁慈》但未获成功,9月,完成最后一部歌剧《魔笛》,之后莫扎特开始创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于12月5日《安魂曲》还未完成莫扎特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