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燕起长风>第三十一章?花朝会

老管家一路陪送四人出得府门,还是气不过的锦鸿忍不住对着老管家道:“我说你家老爷也忒那个啥了吧,你看外面街上都掌灯了,这时候回去怕是连洗碗水都赶不上。”

老管家笑了笑道:“老爷交代了,今夜是一年一度的花朝夜会,公子和三位小姐可去那里逛逛,觅些吃食。”

锦鸿一拍脑袋,脸上瞬间绽出了个花儿来,自己差点把这茬给忘了,这花朝会可是文人雅士们一年一度的大日子。

最初因燕国初立,地方官员多是征战时期的武将代理,这些武将驰骋沙场,攻城拔寨是一把好手,但说到地方治理就完全是两眼一抹黑——抓瞎,为此当时全国各地没少闹出事来,把昭烈帝气得在御书房内直骂娘,要说当年昭烈帝在四处征战时身健体强,反而在统一之后身体日渐衰弱,仅仅六年后便撒手而去,这方面的忧劳成疾当是一大因素。

景帝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采纳时任吏部尚书公孙治的谏言,设立闱试制度,在全国开试,为国家选取人才,景余十年,再增开武试。

因文试一般在开春后的第二个月进行,而武试是在立秋当日举行,所以人们习惯上便以春闱和秋闱来称呼文试和武试,两试都是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人们将这一年称为大年。

今年正值大年,眼看春闱之期日近,此时的燕京城可以说是已经聚集了全国大部的尖子生,而这花朝会也恰恰给了这些才子佳人们聚在一起研磨、切磋的契机。

况且人多就有商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各路商家小贩更是不愿意错过这样一个赚钱的好时机,于是每逢此时,大街小巷总是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小贩的吆喝声才是此时燕京城中的主旋律。

这近百年发展下来,花朝会已经成为了燕京城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每逢此时城中稍有名望的酒楼都会广发请帖,邀约文人墨客来赴自家酒楼的花朝夜会,一是为了附和节日氛围,其二也是为了提高自家酒楼的知名度。

锦鸿虽然有些不习惯那些文人墨客舞文弄墨时文绉绉的样子,但毕竟能识人见志,通过他们了解一些地方民俗,况且偶有一两句佳作确实能引起自己的内心的共鸣,对于个人的极武修行大有裨益,所以往些时候,他还是会耐着性子当一名普通的围观群众,

锦鸿三两步赶上走在前面的燕长风,见她正与自己的两名贴身丫鬟对着远处一座灯火通明的酒楼翘首张望,想是好奇怎会有如此绚烂的点缀,平时却不曾见过。

一声轻咳,成功引起了三人的注意,锦鸿仰首而立,不知何时手中竟多了一把折扇,轻轻敲打着左手作书生状,缓缓道:“今夜乃是花朝盛会,小生有幸与三位姑娘结伴同行,甚是荣幸,我们可先顺着长安坊觅些吃食,然后再登那冠文楼,挥笔泼墨,以文会友,不知三位姑娘意下如何呀?”

一番文绉绉的话语从锦鸿口中吐出,给人是一种画风乱入的即视感,惹得长风三人娇笑不已,长风娇嗔的白了锦鸿一眼,似乎在说“就你会作怪”,身边的灵儿和香儿装作没看见两人的眉来眼去,自顾自的东瞅瞅西望望,这反而让长风故作镇定的脸上火红火红的。

“还好是晚上,别人看不见”长风这样自我安慰着。妙手回春

守在店门口的小二见人走来,立刻早早的就迎了上去,一边打量着客人,一边询问着他们的需求,以此好给客人安排合适的位置。

锦鸿四人此时也在一名小二的引领下走了进来,冠文楼从外看如塔状,楼内一根直径约有十人合抱的柱子擎立中央,上面或雕或画着一个个无法辨识的文字图案,一根根漆得火红的小柱子林立在这大堂之内,说是小柱子,其实也有双人合抱的大小,光滑的外面没有任何点缀,但更给人一种贵气,无数烛台绕着这一根根红色柱子,无数的星星之火在这里交辉掩映,竟也映出一片明彻的夜世界。

此时的大堂中不见了那些平日里的高声喧哗,只有低切的耳语,似乎没有人会忍心打破此时的宁静,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大堂一头的巨大帷幕之上,上面已经挂着几张巨大的轴卷,有诗文,也有词作,帷幕下的左边坐着一位衣着讲究的老者,此时正和其他客人一样来回阅品味着帷幕上的作品,嘴唇微微蠕动,似在默念,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摇头,然后恰一口茶。

得知四人是来参加今晚的花朝夜会,小二客气的将几人领向门口左侧的楼梯径直上了二楼,就告罪离去,锦鸿这才得空边走边给三人介绍着冠文楼,他指着二楼的那个巨大帷幕道:“一二层与一般的酒楼一样,任何人都能在这点菜吃饭,今日是花朝夜会,所以多了些文人墨客,那坐在帷幕下品茶的老者和一层的那位一样,都是燕京书院的教习先生,每年的花朝夜会,燕京书院都会委派几位在文学上颇有造诣的教习先生来为大家点评楼上那些才子佳作的,其一是为了扩大书院的知名度和在学术界的威望,其二也是受朝廷所托,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他们现在应该是已经对之前的作品做完了品评,一边休息,一边等人将楼上的新作品抄送下来。“

长风认真的看了一会儿帷幕上的作品:“‘烛火泛星海,燎原映苍穹’这句还不错,很大气的感觉。”

锦鸿撇了撇嘴道:“多是些空洞溢美之词,算不上佳作。”

用有趣的眼神看着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花朝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