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网游之武安三国>259 优劣之分

在刘政的带领下,武安邦一行人穿过山坳,这才算是进入到真正的难民营里面。

武安邦扫视一圈,发现难民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在一个三面环山,南面沿海的丘陵地区,能够很好的面对陆地上的进攻,而且内部占地空间极大,目测可以容纳十几万人生活,当然如果需要的时候,即便再容纳多一些人口也没什么问题。

总的来说就是很多玩家寻找的地理位置可以派前三的建村位置,想到青州北部百姓可能花了几十年才发现这个地方,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路上,在和刘政的闲聊中,武安邦也得知此处地区和北面辽东有大大小小十几个通道,不过都不大,大部分是山间小路,长期有村民把守,其中最大的通道就是武安邦他们前来的山坳,也靠近领地中部,于是众人直接把总部设立在附近,这也是刘政等人在这的原因。

一边走一边闲聊,不知不觉众人便走进一个差不多小镇规模的大型村落中,然后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下,来到村子中心。

“太守大人,请稍等,我去告知他们一声。”

等刘政察觉时,才发现自己忘了通知管宁、邴原,于是向武安邦告罪一声,急忙向村中心的两层小楼跑去,武安邦呆在院外能听见刘政那大嗓门的声音。

“幼安、根矩,有贵人来访,快出门迎接一下。”

“刘政,注意风范。”

“是啊,别急。”

随后又传来两个语气沉稳的声音,让人一听就感到值得信奈,果然刘政也不在大喊大叫,然后随着一阵收拾杂物和脚步声,武安邦看到刘政带着两个三十岁左右,儒士打扮的男子前来。

“幼安、根矩,这位就是壮武郡太守武安邦。”

“管宁见过武安太守。”

“邴原见过武安太守。”

“两位先生不比多礼,我在青州也素闻两位先生大名,因前段时间乌恒各部反叛,来辽东平叛,战事结束后,得知有青州百姓在此避难,特来此处拜访,不知是否打扰诸位。”

武安邦见两人行礼,也急忙回礼,并解释自己到来的原因,除了表现出礼贤下士以外,武安邦也知道管宁可是连统一北方的曹魏政权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自己一个小小的郡守。

不过话说回来,管宁年轻时,曹操曾经征辟他,不过很可惜的是被公孙度派人阻拦了下来,等到曹丕继位时,再由华歆推荐,想起管宁时,再派人去辽东征辟管宁,而那时的管宁已经接近古稀之年,估计早已决定在辽东安享晚年,所以拒绝征辟也是理所当然。

总的来说管宁还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才,和亲朋好友,以及大量百姓一起逃难辽东,在管宁几人的带领下,逃难的百姓们逐渐团结,一起发展起来,可随着中原渐渐稳定,这些人又返回自己的故乡,甚至邴原、刘政、王烈、太史慈几位好友也早已返回青州,只留下管宁等少数人在辽东养老。

如此看来,估计管宁也算是看透了人生起伏,自己一生的才华、抱负都随着这个流民村落兴起而发挥,解散而消逝,也难怪管宁后期甘愿做一个隐士。

上面提到的华歆也算是一个比较悲剧的大才,年轻时候华歆和管宁、邴原被当地人称为一龙,其中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这样也能看出以华歆为首,当然如果从后世的名言“神龙见首不见尾”,也能说华歆才能属于三人最差,可以让人一眼看出来。

华歆本投降孙策,后投降曹操,然后官职一路高升,在荀彧死后接替荀彧为尚书令,曹丕时期又为三公之一的太尉,仕途畅通无比,这样一看,明明半路加入,却能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集团中,成为地位顶尖的几人,自然就说明了华歆的能力。

但华歆的悲剧是体现在名声上,年轻的时候和管宁一起学习,结果搞出一个割席分坐的事情,还上了小学课本……

不过这其实只是体现了两人一个代表出世、一个代表入世的价值观,就好像佛家所说的空无一物,管宁自然能把金子当成石头一样处理,对于窗外的事情不闻不问,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把金子和石头区别对待,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好奇错了么?从专心和佛家的角度来看,确实错了,但孔子也说过“因材施教”,对于石头和金子本质上就存在差别的物体,特别是金子作为贵重金属,从而进行区别对待也是正常行为,拿金子去改善一下生活岂不是更好?

另外关于学问时好奇问题,在现代科学观点下,人是不可能一直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体力消耗较大,还容易投资脑力,最合理的注意力时间在40分钟左右,因此学校安排的课时都在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除了让学生上厕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缓解一下疲劳,所以对于喜欢拖课的老师,要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劝阻。

这样看来,两件华歆做的很普通,普通到普通人都会去做的是,只是因为和不普通的管宁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导致被当时普通的世人进行偏低,从而抬高了管宁,给管宁上了光环。

其实从孔子和学生子贡关于赎人的对话中就明白,其实孔子也不认为道德的光环是凌驾与普通人行为之上,这样反而不利于道德的推广,但是广大的普通人在面对自己办不到,而极少数人能够做到的事时,自然而然的把他套上光环,这又和群居生活的社会性有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树立标杆。


状态提示:259 优劣之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