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外的观众都听得不是很明白,但这并不要紧,音乐更多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聆听和感悟。无标题的音乐也很多嘛!
周莉莉她们这样的观众,当然是第一时间就能明白他说的什么,但他具体要演奏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都还是要看他接下来的表现。
清风一词,在汉语中,也是相当多意的。
最直接的就是清凉的风,清微的风。
但周莉莉觉得应该不会这么简单,清风还可以做清惠的风化,这个其实也不太适合这样的标题。
清风还指高洁的品格,“高韵清风”,“两袖清风”这样的。
其实单讲清风还有点不够,熟悉秦放歌的人,如果是林宝卿她们在的话,肯定第一个反应出来的“清风明月”,一种悠闲清逸的生活状态,清风入室,明月皎洁,异常浪漫唯美的画面。
懂得更多的,则会思考,秦放歌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标题音乐来做练习曲。他返场的基本都是超技练习曲,演奏难度特别高不说,对演奏家情绪的表达更是要求苛刻。
遗憾的是,这个时候,周莉莉她们没办法查阅手机资料,也没有那时间,随着秦放歌手指在钢琴的黑白琴键上飘翩起舞的生活,美妙无比的音乐,就带着她们一起沉浸到音乐艺术的美丽世界中。
万众瞩目下,秦放歌琴键上的手指在轻灵飞舞,他的演奏速度并不算快,也正因如此,越发美感十足,看他手指敲击琴键的角度、力度、柔度,都是一种美不胜收的享受。他自己也完全融入到了音依旧淡定悠然,目光也还是一如既往的深邃。
他起这清风的标题,演奏出来的独奏钢琴曲,也如同一缕缕清风,扑面而来,带给现在观众清爽宁静的感觉。仿佛他的音乐中,有种异样的魔力,能让大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忧伤焦躁以及无止尽的渴求和**,享受片刻的宁静淡泊和清逸悠闲。
也不光是音乐厅里的观众们有这样的感觉,在后台的工作人员和演出人员们,也都在认真欣赏听秦放歌在舞台上的演出。
邓红梅,肖雨然,吴泓芹,龙雪瑶也不练小提琴了知道掐着时间点来听他的这首返场曲。和其他观众一样,她们事先也都没有听秦放歌练习过的,也是第一次知道他这标题名字。
但几个钢琴演奏家,对秦放歌的了解可比音乐厅的观众们深入太多,也是知道他深受林宝卿她们一群学民族音乐姑娘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有很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将其融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中来。
她们也都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但秦放歌的演奏,还是让她们格外惊喜。
昨天的返场曲《蓝海》基本就是西方音乐的典范,这首《清风》,则完全是中国音乐的风格和味道。从旋律节奏以及和声都可以明显判断得出来,西方音乐中,也有很多演奏速度特别缓慢的作品,但这首清风,慢得特别有味道,有韵味。
音乐厅后台设备精良,每场演出也都有录音和录像,导演是最忙碌的,但这会也都停了下来,由音乐厅里摄像师发挥。再把这些画面转到音乐厅后台来,监听音响里也有音乐厅里演出的声音。邓红梅她们就是听这个的,虽比不得音乐厅,也是相当不错的了,最起码,有得听。
龙雪瑶现在都被熏陶得学了很多古诗词,因为秦放歌承诺说把《梁祝》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给她演奏的。她自己要做的,不用秦放歌多提也是知道的,这样的中国风格音乐,不多下点功夫可是不行的,而且功夫不光在小提琴技术上,自身的文学素养也是相当重要的。
从秦放歌那淡雅从容的演奏中,龙雪瑶听出了其中的清风,也感受到了皎洁的明月,感觉就跟“夜曲”比较相似,但又多出了更多的意蕴和味道。
邓红梅这个钢琴家钢琴教育家,从秦放歌的这首钢琴曲《清风》中,感触到更多诗情画意,那些美好的诗句也不自觉的浮上心头,“庭榭清风明月媚”,“清风明月好时光”,“说与清风明月知”,“清风明月解相思”……
古代的文人雅士寄情于“清风明月”的比比皆是,秦放歌在他的音乐中,表达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情怀和状态。这比文字传递,难度会增加很多倍,莫说是肖雨然和吴泓芹两位女学生了,就连邓红梅自己,都不觉得自己一定能把这样的音乐演奏好。要做到秦放歌的演奏这样有感染力,难度更是高。
她再看显示器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关心一下两位女学生,好在她们的表现没有让她失望。都专心在显示器里秦放歌的演奏画面上,肖雨然一副特别沉醉的样子,龙雪瑶更就更不用说,她对秦放歌的崇拜简直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这对肖雨然和吴泓芹来说,同样是极其难得的学习机会,正式的演出跟私下地的练习,也是会有相当差区别的。何况,秦放歌还是个“人来疯”,也是完美主义者,不允许自己在公众场合的演出,有丝毫的不完美,要做,他就要做到极致。
六分钟左右的作品,整体结构却是相当完整的,只是,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连最后的结束,也摒弃了他音乐作品常有的华丽绚烂,本来就最缓板的和弦声音渐渐变弱,直至完全无声。他手指在琴弦上的动作,也像极了温柔的拂过情人的肌肤。
然后,不待观众们掌声响起,秦放歌自己就从钢琴前站了起来,他对钢琴倒没有那么留恋,也不继续坐琴凳上回味。到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