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依琳从厨房里面拿出另外一个小陶锅,温喆烧制陶器有名,所以村里的锅具、容器,能用陶的,就不会用不锈钢,塑胶。
工业产品要用买的,村里的产品,只要用换的。
为了换东西方便,村里的老人至少都有一样技艺,如果村里缺了什么手工艺人,还有人会去学。
村里纯朴的想法,能用金钱少一点,生活也会好一点。
豆浆加糖比较容易坏掉,所以卜依琳留了一锅不加糖的,准备放到明天用来喝。
晚一点放进水井,就不怕坏了。
崔奶奶的房子,并没有冰箱。
保持肉类或者其他鲜品,一般都是放到井水里面去,用篮子吊着。
井水的温度一般都比室温来的低。
端出来的豆浆只有一小锅,每人分了一口,却觉得不加糖的豆浆也温润可口,味道非常的绵密。
“看不出来呀!小琳妳比妳崔奶奶还厉害,真的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温喆赞道,一边秋风扫落叶的吃着桌上的豆腐。
其实其他老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就算口里说着各种批评,崔浩然爷爷,也勤攻炸豆腐,没办法,就算油差了点,但豆腐的味道实在好。
崔浩然觉得炸豆腐就是他的心头好,吃得都有点魔幻现象了,油那么差,他竟然停不下嘴。
“这都是崔奶奶教的,我回去思考一下,有些地方稍微加一点改进。”
卜依琳知道,味道当然跟崔奶奶做的豆腐不一样,但是她很乐意把功劳推到崔奶奶身上,要不然,她父母来的时候,只要交流一下,就知道她在家,没学过那么多杂活。
“我从来没有想过,豆腐能够这么好吃,拿一斤四十元的猪肉来换,都不换。”
“小琳啊,以后每天帮我准备一块豆腐,一杯无糖豆浆,放在山下,我自己来拿,妳现在没有交通工具,不方便送货,如果今天商量好的东西,以后不需要了,妳看看我能够拿出什么跟妳换。
加一下微信,以后用微信联糸。”
“爷爷们都有很多手工艺傍身,我还缺很多的东西,尤其是桌椅,还有一些簸箕,各种陶罐都非常的需要,何况我也没有种米,小麦,这些吃的喝的,都得跟你们换一些,你们家家户户应该都有一些米或者是面,甚至黄豆,村里都是没有农药的农产品,能换到那是我的幸运。
我可不想用村子外头施化肥的那些糊弄人黄豆来做豆腐。”
卜依琳掏出她的手机,一一加上有兴趣订购豆腐老人的微信。
在散村的山村里,微信群更加重要了。
虽然不见得能认字,但是他们可以用语音交流。
跟年轻人喜欢打字不同,他们更喜欢语音,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接收到信息,了解意思。
可怜卓越,虽然方言学习能力很强,到现在也还没有达到能流利沟通的目的,只能靠孩子翻译。
微信虽然也有转文字功能,但是他们没有办法转方言。
当地的方言,跟泉州,多多少少也有些不同。
或许是闽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关係,语系特别复杂。
闽南的人,听不懂闽东说的方言。
幸好,卜依琳学习起当地方言,障碍比较少,之前也在冬山村待了半年。
剩下的时间,卜依琳跟老人们探讨交换的价钱,该送多少天的豆腐,换多少他们的手工艺品。
尤其是江坤,他可是黄豆供应的大户,卜依琳得跟他用现金买,才能够买到足够的黄豆,光是交换,江坤可能得拉着豆腐去卖。
因为手头上没什么钱,也只能先订购一些,等以后有钱了,再买更多。
村里还有其他老人有种黄豆,交换的时候,卜依琳以交换黄豆和香料作物、米、小麦为主。
“这段时间可能要请你们自己来拿,等我买了电动车,或者找到人帮我送货,再帮你们送过去。”
卜依琳记录好每一个人的需求,
即使手工艺能力非常强的人,家里也都从事农作,家里都有卜依琳需要的农产品。
卜依琳干脆直接跟几个爷爷下了订单。
“白胡椒、肉桂、八角、丁香、黄姜、豆蔻、甘草、橘子、小茴香、木香、砂仁、良姜、白芷、三奈、紫蔻、月桂叶、孜然、草果、山渣,不知道村里附近有没有栽种?”
“有一些有,但是有一些不适合在我们这里种。”崔浩然回答道,他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能发展的农作物有些研究。
“得在别的地方找,就麻烦了,我对别的地方的农村不熟。
我们这里山清水秀,不用化肥,种出来的作物品质特别的好。香料能够调配出最好的味道。
以前崔奶奶做出来的五香粉,沙茶粉味道特别香。”
卜依琳皱起眉头,她还以为这些香料,哪里都能种呢!
“你这是要做十三香吧?十三香还有比例的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王奶奶一听就明白过来了,她也会做十三香,或者五香粉,沙茶粉或沙茶酱,她就不太清楚了。
沙茶酱是闽省南边,还有粤省的特产。
王奶奶一般都是在镇上的副食品店,或者中药店买,只有部分在村子里摘。
“总要试试看嘛,要不然石碾放着也是放着。”
一直在旁听的卓越突然开口说话:
“这样好了,冬山村能种的,你们认领一下。还有能种,现在没有的,也先说一声。
最后说哪一些不能种,我去帮忙找。
手机阅读:http://m.txtdown.cc/193592/
发表书评:http://www.txtdown.cc/193592/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4章 开门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仙人不下凡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