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湾将早点摆放好,我背着手道“木南兄,坐。”
邽州郑家大公子,名郑西,字木南。
他有些受宠若惊“陛下,草民……”
我知道他定是要说什么不敢僭越的话,打断道“哎木南兄,不必拘礼,孤邀你进宫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跟你探讨探讨学术上的东西,交流一下心得嘛。学术无国界,无尊卑,坐。”
我特地将早膳的位置选在田边,看着稻浪翻滚,金色一片,心情也会好一些。
郑西在田埂边看了一圈,摸着稻穗说“陛下这块田肥力相当好。”
“煦都这一片有很多农民磨绿豆粉,用磨粉时滤出的发酵浆液来浇灌稻田,肥效相当好。”
我拉他坐下,“先吃。”
郑西收回目光,道“黄豆亦是很好的肥料。”
“怎么说?”
“将黄豆粒撒在田里,一粒黄豆腐烂后可肥稻田九平方寸。自然了,最好是在黄豆价格低时用此法,所得收益便是播撒黄豆成本的两倍。”
郑西的祖父是陇西一带有名的农耕家,年轻时走南闯北,关于农事有不少经验,皇祖母曾亲去陇西拜访过他,并在《四时田事》里留下相关记载。
郑西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邽州干旱,多植小麦,对于水稻我了解得并不多。听祖父说过江南的麦子晚间开花,江北麦子白天开花,倒是稀奇。”
“再过一两月,秋小麦播种,木南兄何不多留几月,看看南方的景色再回去。”
“陛下这是…?“他有些吃惊,旋即笑道,”世叔在信中所言着实让我紧张了一番,可又不好推辞,故而只得硬着头皮前来。看来世叔还未能全然了解陛下的心意,有萧大人在侧,陛下眼里怎会容下别的男子呢?“
好小子,有眼力见儿。
我就是这样一个深情专一又霸道的帝王呢。
“早前在皇祖母的手札上看到,郑老太爷几十年前便尝试种植一种新的麦子,不知如今进展如何?“
“已见成效,只待今年冬小麦收割时验收成果。“
“好,若是成了,对陇西一带的粮食产量定大有裨益。“湾湾把我的小笔记本拿来,我搁下筷子,见他有些好奇我的举动,解释道,“木南兄方才说的黄豆施肥之法我得记下,来年试上一试试。我经验不足,农桑之事上还有许多盲区,得靠烂笔头记下来。“
郑西了然,说“草民斗胆,可否借陛下手札一阅?“
“这有什么的,喏,你看吧。“
每个人的笔记一般只有自己看得懂,更何况我这本字迹张狂不羁、图文并茂的手札呢。
我凑到他身边去,耐心给他解说。
“这页记的是浸种期的一些事项;这些是好几年前写的了,都是较为基本的东西,比如这页小画的意思是播种时用稻草或者麦秆包好种子,于水中浸泡,待发芽后撒播秧田,这页画的是秧龄满三十天拔起分插。懒得写字,就用简画代替。“
郑西浏览得很快,我坐回去,有些无奈“因为我行动受限,能亲自观察的只有这几分田地里的作物。手札所记一部分是书上整理来的,一部分是祖母留下的,一部分是去京郊游玩听当地农民说的。各地气候、地形不同,农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繁杂多样,我只能触碰到冰山一角。“
“已经很详实了,陛下。”他合上笔记本,“说实话,我从未想过陛下会亲力亲为,将每年每一批稻子的生长过程、产量情况仔细记录。在见到陛下之前,我还以为……“
他渐渐放松,语气也变的轻快,像是在和一个朋友说话。
“你以为我是一个什么也不懂,没有主见的草包,是个庸君?“
郑西笑了,微微摇头。他这摇头,含义颇为丰富。
“确实是这样啊,传言没什么不对的。之前我也确实有些浑浑噩噩……不过还好你来得正是时候,赶上我发奋图强之际。“我叹了口气,“之前我颇为郁闷,其实我做点心很在行,种田也会一点,人人说我平庸无能,为什么他们不能看到我的长处。后来我慢慢想通,身在其位,我所谓的特长根本没什么用。”
“岂会无用?大多纨绔子弟、经生之家都看不起农民,他们吃着五谷杂粮,却忘记粮食从何处而来。先人奉神农氏为神,足可见农耕的重要性。农耕,实乃国家立足之基,百姓生存之本。陛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付出这么多精力和努力,我真的觉得很可贵。陛下于我而言,很不一样。”
瞧这孩子,把孤哄得高兴坏了,老脸一红,都不好意思了呢。
我当然要表示谦虚了“哎哟哪里的话,应该的应该的。”
郑西刚来煦都那会儿十分拘谨,现在能像和友人相处一般跟我一起吃早饭、聊天,可见我的热情足以融化冰雪。
我们交流了南北稻谷小麦种植和生长的差异,看天,看地,看太阳,从风土人情聊到人生哲学,聊了整整两个时辰。饭后,我们一起在稻田散步,幻想着丰收的喜悦,海内存知己,不亦乐乎!
明天,郑西就要启程去溯州了,他想在江南一带停留一段时日采风,多走走,多看看。我们约定以后常写信联系,多多交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郑西临走前,我交给他一包稻种作为送别礼物,并表达了羡慕之情,他亦说了一些勉励之语。我们依依惜别,直到他渐行渐远,我还在挥手。
我就是这样重情重义呢。
“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