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盛世大隋>第一百九十二章 还没有(上)

一样的问题,一样的答案。不一样的只有解决的办法而已。

杨坚的想法,高炯知道,高炯的想法,杨坚也知道。

你他们要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还算什么君臣,算什么朋友。

可既然都知道,为什么还要整这么一出。

实在是有些让人想不明白,搞不清楚。

其实这也没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不过是因为他们考虑的方向不同罢了。

高炯想着稳扎稳打,慢慢来。当然了,杨坚倒也不是不稳扎稳打,他只是不想就这么……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这谁都清楚。要是能尽快打一场胜仗,就算不能让一些饶嘴巴彻底闭上,但也能解决不少问题。

皇帝也不好做啊,稍一不留神,那就是身首异处。

杨坚不想做王莽一样的人,他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像大汉朝一样,传上四百年。所谓的千秋万代,所谓的万岁万岁万万岁,所谓的……对于这些他比谁都清楚。做人嘛,要知足,这要是不知足,那是会出问题的。

哪有王朝能真的传之万代。似汉朝一般,那是上的恩惠。

杨坚他是经历过好几个朝代更替的人,他比谁都清楚,王朝之兴也勃,衰也速。

强大的北魏怎么样,不也在边军的起义中走向毁灭,灿烂如初升朝阳般的大周,不也在……走向了……想来,当年宇文护在把国号定位大周时,是希望这个国家能像之前的大周一样,传上八百年。可是事实是怎样的?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就易了姓,换了号。

王朝兴衰从来都在人,要是当权者,不懂得人心,那么这个王朝肯定是不能长久的。

现在,人心在哪里呢?

人心在下一统,在抵御外辱,在生活安定。

只有实现了这些,下人才会认为杨坚胜过宇文邕,大隋强过大周,要不然,在后世的史书中,他杨坚就会变成王莽第二,就会成为后饶笑柄。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考虑,所以杨坚在刚一当上皇帝,就问高炯,“卿以为朕与宇文邕熟闲?”

当时高炯在听到这个问题后,脸上的冷汗很快就流了下来。

陛下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突然问到这个问题。难道近来自己办的哪件事不妥,让他有了这样的疑惑。

是的,在面对杨坚的问题后,高炯首先想到的不是应该怎么回答,而是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地方做错了。

思来想去,高炯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事。

就是的么,每都很心的我,那有可能做错事呢。

既然没有做错事,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了。

“自然是陛下。”

“卿莫不是在敷衍朕?”

“怎么会,陛下想到哪里去了。臣是怎样的人,陛下最是清楚。臣要是一句虚话假话,不用陛下什么,臣自己都会羞愧万分。”

高炯这的是实话。自从他入了杨坚的府后,一直都是有什么什么,从来就没有藏着掖着。就比如,在周宣帝时,杨坚被莫名召进宫。那时的高炯就出了自己的担忧,出了去和不去的后果。后来,虽杨坚有惊无险的回来了,但高炯那真的是……再有后来,他在大殿上与当时还是皇帝的宇文阐唇枪舌剑,据陈利害。

可以这样,他对于杨坚,从来都是赤诚相对,没讲过一句假话。

也正正是如此,所以杨坚在当上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高炯担任宰辅。

lùn_gōng劳,有很多人在高炯之上,比如李德林。李德林虽没有参与到整个计划当中,但他起的作用那是有目共睹的。要不是因为他,杨坚可能就被周宣帝给杀掉了。可就算如此,杨坚在当上皇帝后,也没怎么赏。

到底,这是一个成本的问题。

李德林付出了多少,大家都知道,但高炯付出了什么,很多人不知道。知道的人只有他杨坚,或者只有那么几个人。

高炯的功劳很大,不能不重视。

“以前的你朕很清楚,但现在的你,朕就不知道。”

“陛下,臣的心一如既往,从来没有改变过。方才,臣陛下贤明,那是因为臣很清楚,要是那宇文邕足够贤明,也不会留下那么多的问题,最后让国家……陛下能代周而立,这本身就很能明问题。”

在高炯的心中,杨坚果真比宇文邕更贤明吗?

关于这个问题,恐怕他心中都没一个答案。

宇文邕毫无疑问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的心智之强大,世所罕见。他能从执掌周国数十年的宇文护的手中夺回权力,你要他没本事,那是不地道的。短短的两三年,他便灭亡掉了强大一时的北齐,不能他没有能力。

当然了,北齐的灭亡是有很多原因,但抛开那些客观的存在,能用那么短的时间就达到这个目标,那也很了不起。

如果上能多给他一些时间,让他有充分的准备,不定就可以北定匈奴,南下江南。

对于这一点,没有一个人是怀疑的。毕竟当时的宇文邕财只有三十多岁。一般来,处于这个年龄的人,那都是正干事业的时候。其实,高炯的目标最初是宇文邕,要不是……哪里轮得上……可有些事就是那样,盛年之下的宇文邕突然离世,强大的周一下子失去了领导者。后来在无数次的仿徨后,他选择了杨坚。

这样的话,他为什么就不出来,明明他心汁…

哪有,哪里有啊。

这些不过是他个人,或者是当时很多饶心路历程。

没有发生的事和已经发生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二章 还没有(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