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逛街爷孙三人聊了很多,朱慈烺始终挂念的还是没有机会教一下太子勤俭持家的道理。
毕竟是生活在富足年代的孩子,没有办法理解朱慈烺和崇祯这种从贫穷年代过来的人的心情。
朱慈烺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的日子也过过。
就算到了现在,朱慈烺的皇宫内很多宫殿都已经十多年没有翻修过,需要大修的宫殿更是不少,朱慈烺也是能省则省。
虽然号称在全国各地建行宫,其实那只不过是为了占领风景名胜区,给以后大明皇室介入旅游行业找借口而已。
那些行宫也不过是围墙建的好,有几个有特色的建筑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皇家的礼仪规章而已。
要真说有多富丽堂皇,用了多少名贵木料珍惜山石奇珍异草点缀,那还真的没有。
主要就是地方圈的大,里面还种了各种当地特色的茶叶,作为皇家特级贡茶的来源之一。
其实茶好到一定程度之后,你说他哪里好?那种最好?那完全就是个人口味和饮茶习惯的差别而已了。
总口难调,大红袍母树在稀有,我就是喜欢喝可乐,你说一千样好,我就说没有可乐甜,可乐还有气,那你也没有办法。
但是极品的名茶一定有一个共有的属性,那就是稀有。
就像朱慈烺发掘的太平猴魁,猴坑那么大,太平湖更是广大,能种茶的地方多了去了。
那为什么就皇庄猴魁为天下之首?就是因为他稀有,他有品牌,一般的身份得不到,是尊贵的象征。
所以他就是最好的茶之一。
同样大明的很多皇庄都有这个功能,有人还说过,陛下哪是全国建皇庄啊,这就是全国建茶园而已。
大明南方的皇庄基本上每年销售特级贡茶的收入不仅能够维持开销,甚至还能有不错的盈利。
至于北方,各地也有各地的特色。
就像长白山天池皇庄,以后天池这个景点多赚钱就不说了,单说这皇庄内的树林里,每年种下去的林下参,这就是一笔了不得财富。
人参这个东西,那是越有念头越值钱,皇庄圈定之后,人参种下,之后就再也不会挖掘,每年都会有少量的人去查看,去照顾一二,要是有少苗死苗的在移栽补种。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长白山皇庄,每年都会随着人参的生长而升值,那长个百十年,绝对是堪比金矿的收入。
再有各地的名酒皇庄,这样的皇庄就是专门用来存放各地的名酒,其有着得天独厚的恒温窖洞,每年固定的时间皇家买酒存入进去。
这样的皇庄就是一个连续挣钱的酒窖。
二十年之后,三十年之后,挖出来一批,那就是二十年窖藏的极品御用贡酒,你说你出多少钱才能喝到吧。
这是朱慈烺花在自己身上最大的一笔钱,但是这笔钱显然花的非常值,基本上都是赚钱的,就算偶尔有几个不赚钱,那也是有巨大潜力的将来肯定能赚钱的。
但是太子的花钱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朱慈烺花钱是能赚钱,有意义才花。
而太子花钱是我快乐所以我花钱,至于意义啥的都靠后,反正我的钱多到花不完,只不要我不浪费,不乱搞,没人会管我。
确实现在朱慈烺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你说太子乱花钱吧,他也没有浪费,也没有乱搞,批评狠了显得你没理,批评轻了完全起不到警示的效果。
朱慈烺前一阵之还有些犹豫要不要把太子送到偏远地区待一段时间,现在看来,这个再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说搞一个‘真香定律’出来,至少要让太子知道他手里的那些日常开销对于那些平困人员意味着什么。
教育始终是一个大问题,朱慈烺发现自己投入这么多精力进行那么多准备的太子都教成这样,那自己另外二百多孩子该是什么样?
要不要趁着过年考考他们的课业?
朱慈烺想了想自己都挠头,这肯定不用考,一定是要多糟糕有多糟糕,这帮人家长不放在心上,老师教的也不用心,能学成学不成全看孩子自己自觉。
孩子能有啥自觉可言?要是能自觉,皇太后也不至于气的旅游都不去了专门在家带孩子了。
不过学不好没事,朱慈烺也不希望自己这些孩子学坏了,思想品德教育这一块还是不能落下的。
眼看大的都要十岁了,该明白的道理也都能讲的透了,朱慈烺决定搞一些以前公司团建那种项目培养一下大家的协同能力和交流能力。
正好过年了,也能当成一个新的娱乐项目给孩子玩耍。
朱慈烺回到皇宫吩咐下去,下面的人开始忙碌。
对于朱慈烺来说不过是临时起意而已,但是对于他的那些孩子和孩子的母亲来说,这个可是难得的考校和表现的机会。
皇上一年也不见得有几次过问孩子的学习,今年过年要看,那肯定有特殊的意义。
虽然说是跟孩子们一起玩,谁知道是不是对孩子的另一种考校呢?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父皇这个称谓很陌生,也就是每月大礼仪问安的时候能够远远的看一眼,很多孩子都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几次这个所谓的爸爸。
可能父皇也不认识他们吧,也叫不上来他们的名字。
对于他们来说,父皇可能就跟幼儿园的园长一样吧,或者是学校的校长。
只是听别人说他的威严,他的一言九鼎,言出法随,但是在孩子们的眼里,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