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带着系统来大唐>第八十章 朕不想说什么(第三更)

翌日早朝结束,李隆基叫上三个宰相,一个尚书,以及那个少府监的少监源乾曜,回兴庆殿。

兴庆殿里有一个宫女在那纺线,唰唰唰的。

五个人一看,明白,这是又出了好东西。

而且无须多问,定然是出自那个庄子的李易之手。

于是五个人开始围观,三个宰相和一个尚书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弄出来线了,哪里不对吗?

倒是源乾曜越看越觉得神奇,少府监更多的工作就是监督和统筹制造东西。

之前他就拿到了一大堆图纸,然后制作了军用水壶、兵工铲、帆布包。

工匠们都说本事了得,于是他就专门去查各种现在的器械。

纺线看过,手摇纺车。

可现在这是三线同纺?这速度,简直是在飞。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源乾曜边看边嘟囔。

“源少监看出什么来了?”姚崇纳闷,纺个线而已。

“姚相可知民间如何纺线?”源乾曜很自然地问。

姚崇心一抽抽,顿觉不妙,民间怎么纺?我没了解过呀。

“陛下,臣请叫民间纺车过来,以作对比。”源乾曜没法指责什么,也不敢,只得提出个要求。

“朕早有准备,来人,把民间纺车送上来。”李隆基看三个宰相和一个尚书时,心情不好了。

不懂是吧?百姓的事情都不懂是吧?

上次叫你们打谷子白打了是吧?民生的事情你们不关心,一天都在盯着什么呢?

具体的兵事你们不知道,朕不怪你们。

水利你们想不出好办法,毕竟很难,朕不多说什么。

赚钱……赚钱就没指望过你们。

可是现在又涉及到农事了,看不出来么?一个轮子纺线你们也不晓得?

哦,还有账目,你们就不知道弄出来新的方法?还是李易给出来了,你们才照着学。

要不朕每天不开朝会了,去李易庄子吧,至少朕问什么,易弟能给出好办法。

等着原始的纺纱设备送过来,有宫女操作,众臣终于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同时他们也看出来陛下的不满。

“陛下,臣觉此物,当纺织利器也。”姚崇开窍了,连忙补救。

可惜李隆基已经失望了,他强作笑颜道:“当推行出去,以利大唐。”

“臣等遵旨。”大家赶紧把这个上升高度。

李隆基兴致索然地挥挥手,自己转身先走了。

留下的几个人面面相觑,各有所思,然后眼神交流,似有所悟。

当天上午,就广发告示,欲招百工之首行新物之研发,重赏。

宰相们懂了,想要好好活下去,必须把李易给压下去。

那么只能以百工做出好东西把李易的各种新东西给盖住,不能再让李易出风头了。

而李易根本没工夫想其他事情,他在忙着叫人搭大棚,凡是收获完的地方,就建大棚。

原本想要浮法玻璃,就是有比重更大的液体在下面,玻璃溶液落到上面,自然就成平面。

像水的比重比油大,油在水上会形成一层。

水银对于玻璃来说比重大,自然在下面,玻璃溶液落到水银上会自动变成平板,

只是水银太少,一时间收集不够,还不如吹玻璃呢。

吹玻璃是玻璃像泡泡糖一样,吹成个泡,然后没冷呢,就把泡给割开,玻璃自然就舒展开,形成玻璃板。

现在有的琉璃器皿都是这样吹出来的,但没人吹琉璃板。

李易发现不行,基础工业跟不上。

所以退而求其次,用绢帛建大棚,透光性差一些,但依旧有光可入。

里面加上火道保温,生长周围略慢,提前种植。

张家村子也被要求建大棚,李易当初就是这般说的。

张家村子集体拥护,建,李东主让建,咱们就建,地给李东主用,不要钱。

李易让宋德过去说,租地,给钱。

张家村子说,不行,就是白让。

“东主,张家村子不答应租地,说我瞧不起他们,还要打我,多亏我跑得快。”

宋德汇报,他头一次见过这等情况。

李易叹气:“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最是读书郎。古人诚不欺我。”

宋德一揖到地:“东主睿智,那眼下……”

“你告诉他们,用他们的地,然后我弄一个用来给大家修桥补路的钱,同时也给他们修房子,这叫基金。”

李易选择换一种方式把租金交了,他又不指望压迫村子的利益而发家。

宋德又跑去商量,果然,这次行了,他那个郁闷啊,都是一样的钱,你们村子…...

“东主,行了,他们……”

“宋德,但求事功,不事张扬。不管是直中取,还是曲中求,有些时候,达到目的就好,不要把过程凌驾在结果之上。

当然,有时候过程才是最值得回味的,可那是指爱情和奋斗的历程,而不是纠结在一个说法上。”

李易对宋德说,他本身经历得多,看明白了,有的事情该坚持就坚持,有的则是可以进行迂回。

宋德使劲地点点头,这时他终于看清楚了,东主就是东主,别看年少,比自己稳多了,看得更长远。

管事走了,李易转悠着各处看。

“当老板就这样,并非每件事做得最正确,但却能在需要的时候作出抉择,无论是对还是错,压力和后果,自己负责。”

李易嘟囔了一句,来到了‘大家’们所在的地方,五十个女子。


状态提示:第八十章 朕不想说什么(第三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