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武元庆、武元爽泉下有知,会不会特别后悔那场鸿门宴上自己的表现,如果说他们当时低个头认个错,或许就是另外的一番境地了。
武元庆、武元爽就这样为他们的“愣头青”行为而付出了代价,走上了生命的绝路,他们没有前后眼,也看不透这件事的火候,分不清炉火纯青的地步,还是烛火即将熄灭的程度,他们看不清,可是有人能够看得清,他们能够看清其中复杂的关系,能够看清楚交错其间的盘根错节的情感,以便能够及时把握住其中的某一点当做自己上升的渠道。
武媚娘按照丁瑜洲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巩固她的地位,采取各方面的软硬兼施的措施,借着挟太子临朝听政的机会,在打压自己娘家人的同时,还积极维护好自己的完美形象,通过提拔重用的方式拉拢李唐宗室王爷公主驸马,更大肆在朝廷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意图多措并举,多方面着力,塑造出了一个皇后形象。
如今,皇后娘娘在朝廷众臣的眼中那是才华横溢,能够帮助陛下处理朝政,又能够大公无私,保持绝对忠诚的贤后形象。
武皇后在广大普通百姓的心中,那更是母仪天下的典范,人人都赞叹武皇后的贤惠,甚至一度在民间将武皇后比作娥皇女英。
武皇后所造成的轰动效应,不止体现在这些国家大事方面,还体现在民间普通夫妻关系上,许多女性更纷纷以武皇后为榜样,效法皇后在处理婆媳关系上的行径。
武媚娘作为皇后在丁瑜洲心目中的印象,却是错综复杂的。
按照史书记载,这些措施都是皇后自己一人所想,却不料竟然是他在暗中推波助澜的结果,如今他已经位列太子太师,楚国公,从一品大官,可谓是位高权重,可是他的心里头却有着难以言说的担忧。
这份担忧是源于他的存在。
历史在一点点进步,在一步一步发展,大方向没有偏离历史的轨道,然而有一点却让他为自己感到担心,那就是史书中并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
这似乎在向他说明一个问题,他穿越而来必然要为穿越的身份负责,同时也要付出代价,而这份代价丁瑜洲不敢想,他怕自己死于非命,他怕自己死得凄惨。
其中所隐含的隐忧,只有他自己知道,只有在夜深人静独居书房,仰望着天空,独守一轮冷月的时候,他才敢天马行空地想象着自己的结局。
其余的时候,他没有时间想,也不敢去想。
日子就这样过着,一天又一天,就像孔夫子说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活不会每天都乐呵呵,也不会每天都愁眉不展,日子就这样在高兴、喜悦、伤悲、痛苦、忧虑、抑郁的状态下变换着生命的色彩。
五颜六色才能绚烂多姿,包括李治、武媚娘的生活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帝后的浪漫新婚过去之后,他们的七年之痒即将到来。
其实自古帝王多薄情,这是历朝历代帝王都是如此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媚娘这位新皇后也已经不再是新任的皇后,已经成了大唐子民心目中的完美皇后,大家对于皇后有着极高的推崇力度。
不过皇后不仅要获得臣民的拥护和爱戴,更应该获得皇帝的心,武媚娘凭借着她的风情万种和政治手腕,一直努力地让自己的地位愈加牢固。
很少有帝王不薄情的,这份历史规律再度在武媚娘的身上上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武媚娘的新鲜感不再,他们从原来的新婚夫妇变成了左手摸右手,右手摸左手的感觉,彼此之间的感觉似乎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
武媚娘敏锐地发现了自己与李治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也经历了这一场巨大变化,虽然王皇后、萧淑妃之后,明面上李治没有再纳其他嫔妃,后宫里原有后宫嫔妃依旧不少,但是纳妃却是暗中进行的,暗地里还是纳了一些嫔妃在身边,虽然没有给她们名分,却也是宫中人尽皆知的事情,武媚娘当然也知晓。
皇帝后宫里的花朵常年不败,这花开了那花开,一茬又一茬的鲜花开在后宫,任凭皇帝去采撷。
皇帝的这一系列行为虽然属于后宫秘事,但是像丁瑜洲这样的亲贵大臣还是能够知晓的,只是嘴上不说,但是心知肚明。
武媚娘目睹着李治的所作所为,出乎丁瑜洲的意料之外,武媚娘竟然没有干预李治的这些出格行为,甚至还故意纵容李治如此作为,李治想到哪个嫔妃宫里就寝,随便!李治想和哪个女人眉来眼去,随意!
武媚娘看在眼里,竟然不说什么,连一点醋意似乎都没有。
丁瑜洲对此多少有些耳闻和目睹,所以他表示格外震惊。
丁瑜洲猜测武媚娘如此大方得体有可能是在维护她在李治心目中的地位,只要别人不威胁她皇后的位置,她就不会去管。
丁瑜洲对武媚娘的所作所为表示极度的惊讶,以致于曾经试图询问过她的看法,按照武媚娘的回复,就是她在极力保持着她在后宫和大唐臣民面前的端庄得体,摆出一副母仪天下的姿态。
如此回复,丁瑜洲不信,他隐约觉得另有深意,只是武媚娘没有将她内心真实的想法告知于他。
时光匆匆,转眼一年又一年。
武媚娘日常帮助李治处理政事,同时又管理着偌大的后宫,倒也是忙忙碌碌中充实和踏实。
过了显庆五年之后,便就来到了显庆六年,显庆六年这一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