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秦工程兵>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

大宛王解释道:

“我若愿同安息一般向塞琉西进贡向其俯首称臣……”

“而丝国大将军又来攻大宛,那是不是说便是在进攻塞琉西?”

弗拉特斯一世“哦”了一声,然后就不住点头。

安息、大宛等其实都有相同的利益。

安息作为中亚最西边的屏障,一旦安息被塞琉西攻破,那么接下来就是大宛。

这也是安息与大宛、蓝氏等能保持友好关系的原因之一。

唇亡齿寒的道理不是只有中原懂。

此时大宛王提出的这建议也是为他们的共同利益着想……既然西边有塞琉西,东边有丝国,且这两国对比大宛这几个而言都十分强大,那为什么不让他们争一争打一打呢?

弗拉特斯一世越想越对,这样一来无论结果是什么对他们都有利:

塞琉西赢了,那就将丝国赶出中亚。

丝国嬴了,那就意味着安息能从塞琉西手里独立了。

对于大宛而言也没什么损失,因为反正都是要受些财物损失低下头,那对谁低头还有区别吗?

甚至对大宛王而言,对塞琉西帝国低头还更容易些。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塞琉西强大,向他俯首称臣换取和平一直都在讨论和犹豫中,现在只不过是再次提上日程而已。

而如果向丝国低头,那就是前后自己打脸,且还是为了几匹马大动干戈置将士生死于不顾……这就是另一回事。

于是两人就不再迟疑了。

大宛王一边稳住沈兵派人谈判,一边则派出使者赶往塞琉西。

此时的塞琉西帝国的国王是安条克三世。

安条克三世是塞琉西二世的小儿子,他为了证明自己是从开国的塞琉西一世之后,历届塞琉西国王中最优秀的君主,于是进行了名副其实的东征西讨。

东边进攻中亚及印度,西边则一直打到了埃及、希腊并与罗马人起了冲突。

他的错误就在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可以两线作战……西边打一下,东边打一下,结果国力兵力损耗太甚被罗马人大败赶出了地中海。

此时安条克三世一听大宛要俯首称臣,马上就同意了。

他高兴的对将军阿凯夫斯说道:

“瞧,塞琉西帝国又增加了一大片版图。”

“等我打下了印度,我们就会到达亚历山大都没能征服的地方!”

阿凯夫斯则有些犹豫的说道:

“陛下,大宛一直对我们存在敌意。”

“他们在这时向我们示好,可能只是想利用我们。”

安条克三世回答:

“那又能怎样?”

“如果我们不竖立自己的威信,又怎么能让他们臣服?”

“更何况……我们也不能容许那个丝国染指中亚。”

“准备好你的长矛吧,我的将军!”

“把他们赶出去!”

阿凯夫斯应了声,就退下去准备了。

沈兵这边一点都没察觉到外面局势的变化。

此时城外已是风起云涌积极备战了……大宛出兵五万,安息出兵五万,塞琉西出兵三万。

塞琉西出兵三万并不少,至少他们乃至大宛等国都不觉得少。

因为高傲的塞琉西帝国以为他们的兵能以一挡十,以三万步兵对付几倍的游牧骑兵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出兵三万对付丝国五万骑兵那还是给足丝国面子了,其目的是要干脆且迅速打赢这场仗以震摄大宛等国,让他们明白谁才是中亚的王者。

沈兵是没想到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会导致他们几国联合在一起来对付秦军……史上也不是这么着啊,李广利攻打大宛时没其它国家帮忙,只有康居在那虎视耽耽想乘其虚弱时咬上一口。

沈兵又哪里会想到,此时的形势与汉朝时不一样,于是战局也就完全不同了。

此时的沈兵正忙着构筑蓝氏城的防御。

蓝氏城做为秦军的前进基地而且是水源和粮仓,是必须守住的,否则有一天大军到两百余里外攻大宛,敌人却攻蓝氏……秦军便前功尽弃了。

几天后,就听王贲报告道:

“大将军,据侦骑回报,有支奇怪的军队正朝蓝氏城进军。”

沈兵随口反问了声:

“有何奇怪之处?”

王贲回答:

“此军……大多为步兵,只有少量骑兵。”

“步兵一手持盾一手持数十尺的长枪,看着便如刺猬一般。”

沈兵不由一惊,道:

“马其顿方阵?”

王贲回答:

“马……其顿?属下未曾听过。”

“不过据闻确是排成方队,说是方阵倒十分贴切。”

沈兵又问:

“他们对我等可有敌意?”

王贲回答:

“确有敌意。”

“我侦骑靠近时便被其弓弩手射了回来。”

沈兵又问:

“其距离我军还有多远?”

王贲答:

“一百余里,约三日才到。”

“另外,安息与大宛似也有动静。”

于是沈兵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如果不清楚安息、大宛与塞琉西之间的关系的话,可能还会以为塞琉西部队是来打安息或大宛的。

但沈兵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安息已是塞琉西的属国,大宛又是在安息的另一侧……

于是塞琉西军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蓝氏城。

沈兵不知道为什么塞琉西军队会突然出兵蓝氏与自己作对,但他却知道自己不能再浪费时间任由塞


状态提示: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