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明二十四监>第422章 乱民来援

马祥麟他们跑到总兵府时,一个个灰头土脸,头发被烧焦了不少,有的已经受了不小的轻伤,虽然是深秋了,但穿的到底还是少了点,身上那些水早已被街道两旁的大火给烤的差不多了。

大老远的就听到了如此多的百姓一个个哭号之声,立刻找到了,一问倒是没有被关起来,因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可以关住五六万人,但一天一夜了,也没有给东西吃,许多人,特别是老人孩子已经没力气走了,好在校场里,那里大也没有火烧过来。

“马将军,不能回去了,街道上的火太大了,走北门吧!那边的火少多了。”卢象观也是焦头烂额的说。

“卢大人所言在理,白杆兵,去把校场里的人给扶过来,卢大人,砸开北门靠你们了。锦衣卫们,组织百姓们从北门撤。”这个时候也没有时间谈越权不越权了,反正自己的官也算是最高的,所以马祥麟直接的吩咐。

战场之上,因为新锦衣卫那边,有了八百天雄军的加入,而他们所持的山地弩,又是以she速见长,所以立刻的扭转了战局。让本来已经狂躁、恐惧的新锦衣卫们,心里也有了底,手上的弩箭也开始利索起来。

而蒙古兵的背后是火,左、右两翼的合围,让他们更加的慌乱,他们也是折腾了一天一夜了,这高度的紧张也是受不了。从城里出来,仗着人多。倒是感觉不到有什么,但南面的明军是如此的顽强,这下又被合围,这心里当然的打鼓。

“两翼收缩包围!”卢象同一看这个情形,急忙的作出了决定。两翼其实是很长的,这里是中间,那每翼都是两里长,zuoyou两边卢象升和秦良玉的兵接上就可以了。如果还站在那里不动,那这个兵力甩出去的部分就一点作用都没有了。

这边的前边已经没法当作战场了,因为身前已经胡乱的躺着倒地的马尸和人尸。蒙古兵的马速也根本提不起来。从三十丈直到现在。目前的蒙古军已经被打到了十六七丈的地方,而且那攻势正在用蒙古人的尸体向后推着。

“请天雄军的兄弟照顾一下两气的问卢象晋。请求着天雄军的‘客兵’们,他们的刚才的救援起到了关键作用,花其英知情的说。现在在这边战场上。蒙古人已经被打退。出了山地弩的she击范围。而且因为蒙古的四面被围。他们急于找到一个突破口。这个口无疑就是新锦衣卫这边包括卢象升安排的东线锦衣卫,为了避免别处出现自己这边刚才的窘迫之局,所以。花其英请卢象晋让天雄军帮忙。

卢象升带领的天雄军东而来,秦良玉从西而来,如此的缓缓逼近给蒙古军的压力相当的大,人数的优势在这里并没有放大而是被无限的。目前在南城这个长方体的战场上,包围圈正在不断的收缩着。蒙古兵现在如苍蝇一样的乱撞乱闯,基本上已经是笑话了。

就在卢象晋想让天雄军亲兵去两翼之时,突然兵士来报,南方三里,出现大批的乱民队伍,人数约有十万之众。

卢象晋一听吓了一跳,怎么摸到如此近了?紧通知秦、卢两位统帅,并让他们急速来援。而这边则让长蛇阵的锦衣卫收缩阵形,以一变二,前后守备。

高迎祥这段时间被秦、良两人压着打,打的可是不轻。好在自己的盟友,传来了消息,蒙古军将与其连盟抗明。本来这样的事高迎祥基本上是不信的,但消息传来之时,秦、卢两人就急速撤退,让他看到了此事的真实xing。

他和许多混的吃不上饭,只能铤而走险的人不同,多年的绿林生涯,又有晋商这些‘老客户’,让他的家产着实的不少。不敢说富比王候,但比起一般的富户,还是相当有优势的。但钱多了,想的也就多了。一呼万应的i子让他想着更大的进步,而不是如此的锦衣夜行,特别是有‘高人’不断的丛恿,那这个心就更不安稳起来,最终与晋商一起,策划了这场陕西民变,其实几个月前,陕西的这种对朝廷不满情绪已经积累了很深。只不过是没有一个爆发点而已。高迎祥就是让‘王二’杀官,点燃了这个爆发点。

与蒙古军会师,等待着林丹可汗的到来,共谋大明江山,如果放在了以前,高迎祥是想也不会想的。但如今形势逼人,乱民的队伍是一天比一天缩水,若不是‘老营’的人马和八家晋商人马、以前跟着晋商人来的边军给镇着,估计人能跑一大半去。想再从外面招人,也更是难上再难。所以这个和蒙古与狼共舞引狼入室的提议他也‘无奈’的接受了。总比被明军一步步的蚕食掉,最后落个身首异处的要强的多吧。

所以他在秦、卢两人撤退之后,也招集人马在林间穿行着,昼伏夜行,抵近榆林。

虽然秦、卢两位的斥候很强,但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对于山路、地形,可比明军强的多的多。再加上一路的偃旗息鼓,小心翼翼,让本来注意力就没放在他们身上的明军根本就无从察觉。这也是他们一贯的逃避、躲藏所引起的,让明军根本就不认为,他们敢于跳出来。

在前i夜间,终于抵达了榆林地界的白云山上。这里因万历皇帝给了一道圣旨,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香火还是相当可以,但现在自从陕西民乱以来,已经没有游人了。高迎祥他们顺利的控制住了这里。

昨i,蒙军终于奇袭了双山堡,并败了榆林军,成功的入驻榆林城。范


状态提示:第422章 乱民来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