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恐怖悬疑>重生光影年代>第三百五十三章 创造了历史

颁奖之余穿插有歌舞表演,舞蹈很少,基本都是唱歌。

九十年代网络还不发达,流行音乐没怎么影响到国内,苏长青一直也不怎么听英文歌,对出场的歌手没啥感觉,也没听到特别熟悉的歌,觉得没意思。

窦惟肯定内行,可惜没来。

那天打电话邀请他参加颁奖礼时,苏长青特地唱了《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相约在银色的月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

这是他老婆和娜英今年春晚唱的歌,现在火得不得了,没想到这家伙听了翻脸:“我说你一个艺术家,怎么这么贫!”

不爱听拉倒,翻什么脸,不还没离婚吗?

九十年代的人敢玩敢干,安全意识远不如后来强,颁奖期间还弄上台一头真正的棕熊,硕大无比,帮忙送获奖信封,吓了大家一跳。

这熊要是跳下台干掉几个艺术家,那奥斯卡可就有个洗不掉的黑历史了,以后莱昂纳多就是拍了《荒野猎人》,恐怕也拿不到小金人,会以为他大战棕熊是故意揭伤疤讽刺的。

最佳外语片包括的范围很广,基本非英语、非米国电影都可以提名,原则上同时也可以提名其他奖项,不过获奖机率很低。

第一个最佳外语片同时获得最佳女主的是意大利女明星索菲亚·罗兰。

第一个获得最佳外语片同时还获得最佳影片的是韩国《寄生虫》。

今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五部影片,苏长青占了两部,媒体说其他三部基本属于陪跑,水平不在一个层次,这是相当一致的看法。

尤其是俄罗斯的《小偷》,在威尼斯就已经完败给《黑天鹅》了,这次同样翻盘无望。

也正因为如此,主持人比利·克里斯托开场才会特地对苏长青唱上一段,还真不是吃饱撑的没事找事。

不得不说比利·克里斯托才华横溢,接下来的主持中,同样随时随地编词唱上一段,虽然没有配乐,但旋律都还不错。

这个真有点恐怖,获奖者和颁奖嘉宾经常被他唱得心烦意乱、手忙脚乱。

苏长青一再替这些人配画外音:“受不了了,走,奥斯卡奖不要了!”

“算了吧,要是给你这个舞台,搞不好比他还疯。”

穆沐对苏长青性格看得很透,了解他骨子里也不是个严肃的人。

那么对他在外面沾花惹草是否也看出来了呢?

很难说,一点没感觉不太可能,很了解也不至于,反正朦朦胧胧一层窗户纸没捅破,大家倒也相安无事。

哪天窗户纸破了,也许狂风骤雨就灌进来了。

鉴于金球奖预测最佳外语片一向不准,既然金球颁给了《黑天鹅》,那么奥斯卡大概率属于《入殓师》,最终结果也的确如此。

最佳外语片颁奖嘉宾是着名女演员安德蕾·杰奎琳,一身亮闪闪的黑礼服,五十多岁风韵犹存。

但如果不是业内人士,也已经认不出她就是七十年代风靡中国的电影《叶塞尼亚》的主演。

苏长青看这部吉普赛题材的爱情电影时才七岁,后来上大学和同学们聊起,大家的记忆居然产生了曼德拉效应,好几个同学以为这部电影是意大利女明星索菲亚·罗兰主演的。

因为争得厉害还特地去查了资料,最终确认是安德蕾·杰奎琳主演,而且这电影甚至不是欧洲的,而是一部墨西哥电影。

即使如此也还有同学不承认:“我记得很清楚,大众电影有一篇文章介绍《卡桑德拉大桥》时,还特地说《叶塞尼亚》是索菲亚·罗兰的代表作,难道作者和我们一样搞错了?”

当时大家很相信白纸黑字,《大众电影》权威性也不容置疑。

然而错了就是错了,《卡桑德拉大桥》是索菲亚·罗兰主演的,《叶塞尼亚》不是。

所谓曼德拉效应是一种集体记忆错乱现象,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西方世界许多人记得南非总统曼德拉八十年代已经死了,其实活到了二零一三年。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集体记忆错乱,谁也解释不清,或许记忆被篡改了,或许是平行世界之间产生了重叠。

反正苏长青记得《爱我中华》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实际上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许多人和他一样记得是民族,挺诡异的。

苏长青不关心什么星座,也不关心南非的事,不过二零一三年还真看了曼德拉葬礼新闻,受邀参加的有包括奥巴驴总统在内的许多国际政要,但最亮眼的是南非之花查理兹·塞隆,一身黑衣坐在贵宾台上。

时空是可能错乱的,现在查理兹·塞隆却一身淡绿色礼服坐在苏长青的后几排,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未来还可能一起工作学习。

安德蕾·杰奎琳先说了一段人生感言作为颁奖词,毕竟年纪大了,说的都是过去的感受。

年轻演员大多都是喊口号,比如刚才霹雳娇娃卡梅隆·迪亚茨就神情紧张地说了一段,畅想来一番未来,说得比主持人的歌舞还尴尬。

最终安德蕾·杰奎琳宣布:“获得第七十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像奖的是~《入殓师》!”

掌声欢呼声雷动。

米国人比欧洲人热情多了,所有人都看向苏长青,银幕上出现他的特写。

苏长青站起来张来双臂,作出一副难以置信模样,仿佛在说:“这太令人意外了,真是我获奖了吗?!”

虽然获奖多次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三章 创造了历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