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申劲松要如何洗钱?那肯定还是以买票房的手段为主。
比如说。
假如某条院线如果正常安排电影播放,一天下来平均上座率是25(这是每个院线经理梦想却不可能达到的数字,除了有口碑极好的大片上映的时候,平时是远低于这个数字的),整个院线全天放映5000场(全国所有影厅),平均票价40,平均每个影厅200个座位。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据:该院线一天的电影票收入(不算爆米花等)是1000万元。
这1000万的电影票收入里,院线和其旗下的影院(包括了直营的和加盟的)总共能分到50,也就是500万。
那么申劲松如果要买票房,要买这个影院40的排片,就要支付给这条院线至少500万乘以40,也就是200万/天,该影院才有兴趣合作。
否则的话,人家不如正常放映电影呢,赚得还多些。
而且实际上,要给这条院线的钱,会远高于200万/天。
因为人家是要承担较大风险的。
特别是那些管理层,人家老老实实做影院,正常放映不行么?影院赚多赚少,关他们何事?
而对于院线的股东来说,何必为了一点额外的收入,去承担法律风险?除非有让他们不能拒绝的理由。比如,人情,面子。
这就是詹姆斯等人的巨大作用了。
这些关系,是他去维护好的。但归根结底,人家看的是他背后的詹姆斯等人的面子。
光靠申劲松自己,他怎么也没那么大的面子,让那些院线老板配合他。
给钱都不行。
只有詹姆斯等人,才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通过某些利益交换手段,和院线老板达成协议。
比如某些院线的老板其实也和影视公司的老板有交集,詹姆斯等人可以承诺将那些影视公司的作品运作到星条国去发行。
这也是申劲松不可能脱离詹姆斯等人单干的原因。
还是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上,继续计算。
假如该院线愿意合作。
那么申劲松能通过这条院线,洗多少钱呢?
假如电影播放50天。
买这条院线40的排片,也就是总共放映每天5000场乘以40的排片乘以50天。
总共10万场。
票价40,上座率只要嘴皮子一碰就往上报,别报个每场100,90那么夸张。
就报个80的上座率吧。
那么理论的票房收入是多少?
10万场乘以200个座位乘以80的上座率乘以40的票价。
票房收入6.4亿元。
扣掉5的专项基金和3.3的税,还剩5亿8000多万。
当然,还要支付给院线包场的钱。
200万每天是肯定不够的,毕竟人家配合你玩这一套,风险是很大的。
买50天的话,至少得300万一天,总额也就是1.5个亿。
这是支付给院线的部分,另外还需要上下打点,要把这条链上的相关人员都喂饱,否则人家凭什么配合你?老老实实赚钱不香么?
还有电影行业的监管行业从业人员也需要打点,否则人家专门来蹲守你这部电影,检查你的上座率是否属实。
所以,6.4亿,洗干净以后,大概能到手4个多亿,(不用再给院线分成了,也不用再给发行方分成了),这笔钱就变得干净了,是完税后的合法收入。
也就是说,搞定这一条院线,申劲松就可以保底洗出4个多亿来。
如果电影的质量出色,确实有不少人花钱买票来看,那么回收的钱还会多一点。
如果情况比较理想的话,这6.4个亿,最终能回收5个亿的样子吧。
而这6.4亿中,要交给客户的部分,是6成,也就是3.84亿。
多出来的一个多亿,就是詹姆斯等人抽成的佣金了。
而申劲松要做的,就是多联系几条院线,把相关人员喂饱,要保证在这个期间不出差错。
在电影上映期间把形式做好,比如在特定的时候(被收买的监管人员会提前打招呼)安排人进场看电影,别到时候影厅里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
把相关的影评人等都要收买好,请好水军,不能让这部电影的口碑太差。
如果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对这部电影的批评声,票房却连创新高,那傻子也知道有问题,国家肯定会加大力度来调查。
相对而言,二、三线城市,中小城市,更容易打点,毕竟天高皇帝远,监管没那么严格。
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真的是群魔乱舞,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可能会感触深一点。
往往一些在大城市里落实得很到位的东西,在小地方就走样了。
不管是政府政策,公务人员的态度,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等,都是这样。
就说电影监管,在那几座大城市,监管得会严一点。
但是在小城市,根本就没人管。
就算每场都报个95的上座率,100的上座率都没什么问题。
而大城市的话,上座率就要稍微报低一点,以免引来监管人员的注意,也避免无聊的网友发帖“坐标某某影院,不是说上座率90么,我这身边空空荡荡的,有图有真相”之类的。
忙忙碌碌到3月,关键人物终于基本上谈妥了,只等“法外狂徒.里昂”上映了。
这部电影在星条国还算受关注,在大华也有不少影迷期待着。
因为毕竟有不少明星参演。
虽然其中大部分,只是挂个名字,客串演出一小段。
但也算得上是众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