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多关心一下他。”楚九看着徐文栋叮嘱道。
“嗯!”徐文栋轻点了下头,心里也不计较姚长生对他冷漠了。
“他现在在干嘛?”楚九看着他好奇地问道。
“在抄书,抄农书,背菜谱。”徐文栋哭笑不得地说道,“他要抄四书五经很正常,抄农书真是吓了我一跳。”
“抄农书很奇怪吗?”楚九不解地看着他说道,“他都是进士了,这四书五经,肯定是倒背如流了,看些别的书不也正常吗?”
“可那是农书,有关种田的,真是无法想象。”徐文栋看着他好笑地说道。
“咋了,这进士就不吃五谷杂粮了,难不成是餐风饮露长大的。”楚九轻哼一声道。
“不是,只是感觉他应该看更高深的书,而不是农书。”徐文栋看着他笑了笑道。
“这种田的还有书呢?咱咋不知道的。”楚九惊讶地看着他说道。
“有不多。”徐文栋看着他笑着说道,“出名的从汉朝到现在才五、六本,挺不容易的让这小子给找到了。”
“他看这书就行了,干嘛要抄啊!”楚九看着他奇怪地问道。
“那书估计在书肆犄角旮旯放着,受潮,不但字迹模糊,还都是霉斑。”徐文栋嫌弃地撇撇嘴道,“那味道真不太好闻。”顿了一下又道,“不过他也不是给自己抄的。”
“自己不看,那给谁看的。”楚九端起茶杯看着他好奇地问道,轻轻哆了一口。
“给陶七妮,陶姑娘看的。”徐文栋端着茶杯灌了两口才道,“她不是在庄子上吗?听姚兄弟的意思,按照书种地的话,多多增产。”
楚九闻言手一顿,抬眼看着他问道,“这按照书来种地,真能增产?”
“这个不知道了,咱多少年没摸过锄头了。”徐文栋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他继续道,“再说了咱们种地,从来没照这书种过,都是长辈教给晚辈的。那些写书的可都是老爷,他们摸过锄头,踩过田埂都不知道,谁知道是不是信口开河的,要真能增产,早就疯传了吧!”
“你这说的,把人家给批的一无是处的,咱也没看。”楚九目光清亮地看着他说道,“既然写成书,怎么说也有用吧!要疯传,也得认识字吧!这乡下人有几个识字的。”
“你还真相信啊?”徐文栋撇撇嘴不太相信道。
“相信不相信,反正他最后将书给了陶姑娘,看看今年夏收陶姑娘的收成就知道了增没增产。”楚九眸光沉静地看着他说道,“左右没几个月了。”满脸笑容地看着他说道,“说老实话,咱希望他们成功。”
“多打粮食是好事。”徐文栋闻言笑道,“希望他们成功,这样饿肚子的就少一些。”
“不止!”楚九双眸发光看着他说道,“民以食为天,如果大家伙吃饱穿暖了,你认为有多少人跟着你造反。”
“那肯定没有了。”徐文栋看着他想也不想地说道,“就是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机灵的他看着楚九说道,“我好像明白你的意思了,咱们下辖的农民照着书上的方法种田,能多打粮食,可以得到更多的拥护。谁不想过太平日子。”
楚九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好处不止这些,多打粮食,不但军粮充足,兵源也有了保障,也会吸引更多的流民。
有兵营保护,农民更可以安心的种地。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是粮草,更是人。”
“那这件事我记下来了,回头多看看。”徐文栋忙不迭地说道,“如果真的增产了,想办法推广开来。”忽然又道,“有一个疑问不认识字怎么办?”
“是哦!”楚九挠挠头道,“这个还真不好办?”怔怔地看着眼前的青瓷茶杯,“这字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学会的。”
“看你们愁眉苦脸的,什么还能难住你们?”钟毓秀看着抓耳挠腮的两人笑道。
“嫂子,快来想想办法?”徐文栋看着她将事情说了一遍。
“这样啊?”钟毓秀轻抚额头眼波流转看着房前放的绣花绷子,眼前一亮道,“有了,有了。”
“有什么了?”楚九抬眼看着她问道。
“嫂子,有办法了。”徐文栋激动地看着她说道。
“不认识字,咱们就画画啊!”钟毓秀双眸闪闪发亮地看着他们说道,“把种地的情形给画下来,这总该能看懂了吧!”
“对哦!”楚九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说道,“娘子厉害。”
“厉害什么呀?这不是看见绣花绷子给想到的,这个还得具体在想的细致些,不能好心办坏事了。”钟毓秀看着他们认真地说道。
“这好事怎么能给办坏了。”楚九站起来移开位置道,“来来来,娘子,坐下来说。”
钟毓秀将石凳上的垫子放在他的石凳上,坐下来道,“就像刚才文栋兄弟,他都不相信照着书种地能把地给种好了。人家老农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地的,凭什么听你们的啊!你说行就行,万一砸了,你赔人家啊!”
“这倒是,有些事不是一朝一夕就改变的。”楚九轻笑出声道,“是咱太急于希望多打粮食,都填饱肚子。”又着急道,“那怎么办?”
“简单,如果陶妹妹成功了,我还有几个庄子,跟着种,这样说服力大一些。”钟毓秀双眉轻扬看着他们说道,“看到实实在在的增产,我想没有人会拒绝。”
“嫂子说的在理儿。”徐文栋忙不迭地点点头道。
“那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