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雍铭的这一番解说,谢流云等人终于明白了,为何雍铭会做出让他们只攻击“十二地煞”膝盖以下部位的命令要求了。
谢流云根据雍铭提供的这个情况,在心里面继续就此分析下去。
既然,“十二地煞”对于自己胸腹之间的防护都已经做到了如此的完善,甚至说是有些邪门,那对于他的头部,这个最为重要的身体部位,那所进行的防护必然是最完备的。
那究竟身体的哪个地方,才是“十二地煞”疏于防范的地方呢?
当然,也不一定是疏于防范,可能是因为难以进行防范。
那身体的什么部位,会让“十二地煞”疏于防范或是难以防范呢?
谢流云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由自主的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然而,他伸手所至却是摸到了自己头上所戴的钢盔。
这下弄的他真是有些不好意思,忙把手往下滑,放到自己的脖子上摸了摸,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没想到他的这个掩饰自己尴尬的动作,一下子提醒了他,让他顿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这脖颈之处不就是难以防范的地方吗?
脖颈是连接头和躯干的重要部位,对于“十二地煞”来讲,是绝不可能会疏于防范,不加以保护的。
但细究起来,此处又确实是难以进行保护,以防范危险的。
这是因为,你所做的防护手段是必须要保证使用者,在四顾转头之时是方便的。
只有转头时的动作是方便的,你才能快捷迅速的去观察身边周围的情况。
如果连一个低头或是转头的动作,在做起来的时候,都是困难或是缓慢的,那这样的防护手段,还不如没有的好。
基于方便行动的考虑,在脖颈处的防护措施是有着很大讲究的。
首先能明确的一个情况就是,在这脖颈之处,是不可能进行很坚固的装甲防护的。
装甲防护,听这个称谓,就会知道一定是一种厚重装甲套戴在脖颈处,以保护这个身体的要害部位的。
这样的装甲防护,安全是安全,但所带来的弊端是很明显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会让穿戴者,极其不方便做太多的动作。
这要是在冷兵器时代,或许不会有多少问题。
那时的战争模式是,谁在战斗中的个人防护做的好,谁就会居于更有利的位置。
装甲防护的水平,有时会重要到能左右战局的发展,决定谁是能获胜的一方。
而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之下,交战的双方,都是差不多的一种情况。
在行动方面,不见得是越灵活越好的。
强调的是,单兵条件下,抗击打能力的高低。
然而,现在已是二十世纪了,战争的模式和战斗的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刚刚进行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已经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战争的诸多要素。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条获胜原则,其一就是士兵在有着基本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其在战斗中的灵活反应能力,是决定战斗胜败的关键因素。
其二是,参战部队对于武器的使用,是否能做到充分发挥其作战效力,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
非常关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对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雍铭,更是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总结的。
在人员的训练和武器装备的购置配备中,雍铭都是做着未雨绸缪的安排和部署的。
这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雍铭最大的启示就是,战争绝不是突然之间就爆发的,而是有着脉络可以追寻的。
只要能够做到足够的细心,就能提前感知到战争的气息,做好来临前的准备的。
而当战争爆发时,谁做的准备更充分,谁就会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并最终能够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运。
可见,雍铭是在做着怎样的一种超前准备了。
这绝不仅是一种在人员训练上的高标准要求,武器装备上的先进配备的简单表现。
雍铭一定是有着很深的,且长远的规划的。
谢流云是不可能知道这一些情况的,他在就眼前的情况,在进行着有关敌情的分析。
在他的分析之后,他认为“十二地煞”身上所穿戴的防护装备,应该同自己的情况差不多。
那就是,头上有着类似于钢盔的防护装置,用来保护头部,以免受到严重的伤害。
上身穿有防护装备,以保护胸腹和后背的要害部位。
考虑到“十二地煞”的邪门,谢流云估计其四肢之上,可能会穿戴护甲一类的东西,来保护其四肢。
但按照雍铭的意思,除了“十二地煞”上身所穿的装备需要规避,严令不得给予打击之外,“十二地煞”身体其它部位的防护都是不足为虑的。
那其四肢之上的护甲,最多也就是能防的了刀砍枪刺,但在自己配枪的打击之下,一定是不堪一击的。
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十二地煞”全身都被结实厚重的装甲包裹起来,甚至连坐卧都是不方便的一种情况,那就不要指望其在行动之中,会有着怎样的出色表现了。
谢流云相信“共牲会”是不会做出这样自缚手脚的傻事的。
另外,谢流云观察到放置在三辆独轮车上的木箱子,其实际体积是不大的。
目测之下,木箱子的长度最多也就是一米六左右的样子。
照木箱子这样的实际尺寸,那躲藏于木箱子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