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和一些忠义之士翘首期盼的寇准要返京了。对于寇准此次能够顺利还朝,一些正直的人颇有些微词。
原因就是,寇准这样一个中正刚毅的人,居然利用献祥瑞的方法,重新获得皇上的宠信,实在有失君子的风范。
寇准从大名府起身回京时,就有当地一个清流前来相送。这位清流执手恳切道:“寇公,您一直清白耿直,如今却要靠献祥瑞回京复职。一个宰相的位置事小,一生的清白名节事大”
寇准知道这是肺腑之言,心中感动,拱手拜道:“多谢相公”
那清流见寇准只是答谢,毫无回头之意,甚是惋惜,摇头叹道:“值得吗”
寇准上了马,遥望着京城方向,像是回答送别的清流,又像是对自己说,喃喃道:“为了个宰相之位确实不值得。可是为了天下苍生,背个骂名又何妨”
寇准回京,王钦一类谋私利大于爱民生的大臣们也是很有些议论的。他们凑在一起,除了感叹好日子到头了,也哀叹老天怎么那么帮寇准
其实哪有什么老天帮忙寇准能回来,不过是各方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八王一早就写信告知朝廷弄权谋私的弊政,让他身在江湖也要提早想好解决顽疾的方法和策略。只是八王在京城的谋划屡屡受挫,寇准回京成了一个似乎近在眼前却又无法触及的事情。
随着蝗灾的加重,寇准还朝主持大局迫在眉睫,皇帝却迟迟不开金口。云龙又去请教了杨度。
杨度摇摇头说:“上次让魏野出山,都不能实现。可见圣心”
“是啊。寇大人的那点小错原不至于看来还是皇上心中不痛快。可是谁又能决定圣心呢”云龙也知其中奥妙,颇有些为难。
杨度喝了会儿茶,竖起折扇,朝上指了指。
“天”云龙端详了片刻领悟道,继而又摇了摇头:“前辈应该知道,要不是寇大人宁折不弯的脾气,也不会被贬官。让他去做那些事,他怎么会愿意”
杨度摇摇头:“那就需要寇大人想明白:他是要名声,还是要百姓。就拿我家老爷来说吧。老爷去世后,也有人说他装聋作哑沽名钓誉。可是你看看,殿前都虞候有几个善终的,又有哪个比我家老爷干的更好的军心稳了,江山稳了,几句辱骂算的了什么”
于是,寇准就假借祥瑞之名,写了奏章呈给皇上。实际上是写的治理蝗灾以及赈灾稳定的方法。寇准强调,行之有效的措施才是保证国家稳定昌盛的祥瑞之策。
至于晋献的时机,也不是无的放矢。这得感谢京城郊外的蒙面侠客。那个据说叫水犹寒的侠客除了教百姓燃起篝火捕灭蝗虫之外,他还让人架起高高的柴垛,点燃大火,通宵不灭。
民间有俗话说:“热生风,冷生雨。”水犹寒利用大火炙烤,让温度上升,引起高空气流的流动。一夜的炙烤,早晨方停。气流的运动也不是立时就见效的。一直到早朝时分,才引来大风起,从荒野吹向皇城。
蝗虫的翅膀哪里是大风的对手它们被大风裹挟着飞向内城,扑到大殿里躲避大风的侵蚀。于是就有了朝堂上君臣扑打蝗虫的狼狈场面。
寇准的奏疏这时被曹璨恰好送到,真是化解皇帝危急的一颗良药。
皇上心中其实早有权衡,一则是心里放不下那口气;二则正如刘贵人所说,找个合适的时机再召回寇准,好让他感恩戴德。哪里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皇上顺着台阶下来,这才颁布命令:寇准官复原职,而一味拍马逢迎耽误了救灾的副宰相王钦被贬官出京任知府。
而这背后的种种,是世人所不知道的。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就骂寇准为了个官位变节了。只是时间久了,众人也就心里明白:骂的不过是王钦手下的爪牙和不明就里却自以为清高的酸腐文人。在老百姓心中,寇准仍是他们心中那个“能得天下好”的寇老。
毕竟,寇准回归后,六部在他手里似乎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他以一串雷霆手段处理了一批赈灾不利尸位素餐的官员。官员赈灾的效果直接列入业绩考核,赈灾不利的不予升迁。
刑部对于蝗灾中囤聚居其的不法商人予以重处,保证老百姓能够买的到平价粮食,吃得起饭。
他派驻守京城的屯军去帮助老百姓灭蝗虫。
他又让工部的官员用大火焚烧的方法,既烧掉荒草开垦出荒地,烧死蝗虫和虫卵,一劳永逸。对于去垦荒种地的农民,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补贴。
他还让钦天监的官员利用天气变化来指导农时,让户部的官员补发适宜的种苗补种抢种些农作物,好作为补充的口粮。
一番措施下来,席卷黄河流域多个州府的蝗灾得到了解除。赈灾和来年的农耕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皇上暗自庆幸,在最危急的时刻,自己及时悬崖勒马。而寇准无疑是那个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进京时,那些骂他变节求位的流言也就烟消云散了。
只是在众人感念寇准功业的背后,有一个人却心中愤恨难平。那就是贵人刘娥。一则,寇准之前公然反对皇上立自己为后;二则,随着王钦被贬谪,自己在前朝失去了一个可以联手对抗寇准的外援。
本来自己出身卑微,一时不能立为皇后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刘娥在后宫解决了一件让皇帝棘手的事情,自认为能力无人能出其右,想当皇后的心就更加蠢蠢欲动起来。
原来去岁宋太后去世了。宋太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