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明末疯狂>第六百零三章 张献忠的精彩表演

也就是卢九德是名太监,是崇桢皇帝的贴心人,如果换位文官或者武将,那事后的弹劾奏章都会把他给淹没的。但无论如何,卢九德的这一行为也是够胆肥的。

当然卢九德也是向崇祯皇帝及时地请奏了的。后来崇祯皇帝也补了圣旨,并且又调了一支明军去了凤阳。而率领那支明军的也是与吴世恭打过交道的,就是那位守莱州有功的总兵杨御番。他也是一位闻名天下的守城将领,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对于凤阳的重视程度。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暂且不提。

卢九德部按照原定的计划,先坐船入长江,至南京接收武备。而这时候掌管南京武备的太监也不再藏着捏着了,也不用花费什么常例,什么好东西都拿了出来,恨不得把卢九德部武装到牙齿。

而接收的武备后,卢九德部立刻分兵两路,黄得功率二千骑兵飞驰去援含山县,而卢九德率领着主力依旧坐船,逆流而上至和县,与南京京营形成了一个犄角之势,挡住了刘国能部深入南直隶。

而这时候刘国能在干什么呢?还是按兵不动。获得大捷以后,刘国能部首先就是收拾战场,着实大发了一笔洋财。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水平也提高了一个挡次。

可接下来刘国能就不知道该如何办了。

向前进攻他不愿意。攻打重兵驻扎的含山县,怎么样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绕过含山县?刘国能又不敢。把自己的部队放置在两支明军之中,这不就是把自己送入包围圈的蠢事吗?

渡长江又不能。不要说刘国能搜集不到这么多的船了,就算是搜集得到,刘国能也不会去做。在含山县的近万名明军又不是猪。等到刘国能渡长江的时候,他们来个半渡而击,那刘国能想哭都没地方去。

撤退那是更不可能了。吴世恭已经三令五申地要求刘国能向前与明军作战,如果刘国能敢退的话,那不是把自己的家人都送上了刑场吗?

所以刘国能也只有选择对峙,等到卢九德部来到和县以后,他就更有理由按兵不动了。

而在四月下旬。卢九德赶到和县以后,立刻接过了指挥权。因为在这时候,崇祯皇帝的圣旨也下来了,那名镇守太监也被免职,回京守冷宫去了。而卢九德就继任了南京镇守太监。

人逢喜事精神爽,卢九德立刻下令:向刘国能部发起了进攻。在五月初一,双方再次展开会战,卢九德把自己的主力安排在中路,黄得功安排在右翼。而人数最多的原南京京营兵马则安排在了左翼。

战斗一开始,中路和右翼的明军就连连得手,但高兴的时间太短暂了,卢九德很快就没有了脾气,那些仪仗兵再次让卢九德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惊人”的战斗力。

而左翼的崩溃。就让卢九德难以为继了。无奈之下,卢九德也只能够从进攻转为了防御,也与刘国能部对峙了起来。

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两军都没有了在泥地里打滚的兴趣,逐渐的,双方就转入了一场“静坐战争”,不敢再冒然地投入战斗。

刘国能的所为,让吴世恭是万分恼火,他不是要刘国能牵制住南直隶的明军的,而是要消耗掉南直隶的明军。可是也不能够逼迫得刘国能太狠,所以现在的吴世恭,除了让叶宇飞不断地催促刘国能出战以外,也只能够随他而去了。

而现在的农民军。表现最精彩的又转为了八大王张献忠了。

在襄阳大败以后,张献忠和罗汝才组成了联军,他们先是与其他各营的农民军分道扬镳。接着经宜城,在荆门处出乎意料地再次渡过汉江,奇袭应城。

应城之战,充分展示出张献忠的机智与勇敢。当他率军来到应城城下,没有停留,自东而西,绕城而过,在城西十里驻下。只派出由老弱组成的小股部队,佯作攻打西门和南门的模样,而不以实力攻打。

守城的明军以为农民军害怕他们,不敢攻城。遂派出部队出击,而农民军则按照张献忠的部署放弃辎重逃跑,明军更是趾高气扬,甚至耻笑农民军真的是无能。

实际上,张献忠早已将重兵埋伏在应城的东、北两门之郊外。四天后,一个和尚居然身穿自己从应城内,一名林姓翰林家弄来的一副铁甲,带着一千余兵丁,出城向农民军挑战。仿佛是在表演《隋唐演义》,打仗打得连僧道也打出来了。

而农民军故意将一些物资装备丢弃在地上后撤,那铁甲和尚和兵丁们争相抢夺,个个喜出望外,不知不觉,被诱到农民军的埋伏圈中。张献忠一声令下,骑兵突然率先发起冲锋,一下子结束了那个铁甲和尚的性命,出城的千余兵丁全部被歼。

接着农民军迅速冲至城下,守城的官军大乱。只见一架架云梯靠近城墙,农民军士兵沿梯而上。东、北、西三个城门的铁锁相继被砍断。官军为了逃命,拼命向城外逃窜。早在城外的伏兵蜂拥出击,县令张绍登以及一万多官兵全都成了俘虏。

接着,趁着吴世恭被刺,汝宁军全军收缩之时,张献忠与罗汝才联军二十万人北上,围攻随州(今湖北随县)。而城内守军只有五六百人,兵力悬殊。驻守在附近的总兵杨世恩、许名城深知农民军的强大威力,不敢出兵交锋。知州王焘带领五、六百士卒,亲冒矢石,拼命顽抗,也只不过是如卵击石。二日以后,农民军克城,知州王焘以自杀了却一生。

随州之战后,张献忠继续东下广济,在蕲州(今湖北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三章 张献忠的精彩表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