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天生鬼才郭奉孝>第九十九章: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s:本书将在5月17日下午两点登上起点网站历史频道人气连载推荐位,但说实话这短时间我真的太忙了,我都已经不能保证每天两更了,所以这次就不爆更了吧,拜托大家体谅一下,具体原因我群里已经说了,这几天学校里的事情忙得我身体都快跨了。

——————————————————————————————————————————

当袁术和刘繇在吴郡形成持久战形势的时候,袁绍也没有闲着。并州的高干多次出兵,攻下了十几个个城邑,一统并州之势无人能当。不过最近长城外的匈奴人倒是多次出兵在并州劫掠,高干本想尝试与匈奴人结交,但却遭到了袁绍狠狠的训斥。

“昔日大司马陈汤曾言‘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元才汝岂不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袁绍下令远在青州的袁谭停止对于青州的征伐,并从冀、青二州调拨了大量人力物力往并州,同时自己亲自率领颜良、文丑、许攸出兵并州!留沮授、田丰二人守家,前者处理一切军国大事,后者处理一切政务,无须向袁绍禀报。

河北三州迅速进入了战备状态,百姓也都踊跃参军对抗匈奴。河北之地,受异族侵犯日久,所以也造就了男女老幼人人习武的彪悍民风。以往的河北四州的州牧和州刺史对于异族的入侵大多都是怀柔和视而不见,大大助长了异族的嚣张气焰。而袁绍放弃扩大疆土的机会征伐匈奴的举动在逢纪动用风满楼的刻意宣传下,也令袁绍在河北的民望大大提升。

老人送儿孙参军,妻子送丈夫参军。。。。。。这样的场景在河北三州到处可见,连刘备的幽州都有不少百姓特意跑去了袁绍境内参军。

————————————————————————————————————————

“主公!老夫也要与主公前往并州杀尽异族狗!”

袁绍府中,一名须发花白的老人身着黑色甲胄站在袁绍的面前请求与袁绍出征,令袁绍头疼不已。

这名老人正是河北枪神韩荣,与蓬莱枪神散人童渊并称大汉两大枪神。二人同拜一师,师父过世后二人各自开宗立派。

童渊于太行山内自创百鸟朝凤枪,有张任、张绣、赵云三位徒弟;而韩荣在河北自创风花雪月寒梅枪,凭借韩氏(与韩馥无关系)的人脉网,也招收了不少天资不凡的徒弟,其中以文丑、张郃、高览为首,另外还有其子韩飞、其侄韩猛二人亦是声明在外。

可是枪神已老,五十几岁的高龄让袁绍不敢派他参与这场千里奔袭的大战,可是老将军人老心不老,硬要跟随袁绍参战。

“主公是否认为老夫垂垂老矣不堪一战!昔廉颇,年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诸侯畏其勇而不敢犯赵境,何况韩荣未及六十乎!”

袁绍揉了揉自己的额角,连日都处理政务至天明,再加上韩荣的事情让他疲惫不堪。

“老将军,孤并非认为将军无力征战沙场。只是此次大战是要去并州,而且还可能会杀到草原上,老将军虽有廉颇之勇,若是水土不服,身体有恙该如何是好?老将军乃河北柱石,万不可有失!”

可这老人家是越劝说越不服气,直接耍起了无赖,直接上前几步跪在了地上,满是皱纹地额头咚咚地砸在地上,只是两下地上就有了斑斑血迹。

“主公不让老夫去,老夫就磕死在这里!”

“这!。。。。。。”

袁绍赶紧上前扶住老人家,他哪敢让这位老人家给他行大礼啊,不说他的名声,韩荣的徒弟全在袁绍麾下效力,这要是韩荣磕死在他袁绍府上的事情传出去,别说天下人的口水会喷死他,光是麾下那些韩荣弟子百分百要兵变了。

无奈之下,袁绍只得同意让韩荣参战,但是必须令其子韩飞和其侄韩猛跟随,不然袁绍真的不放心这位老枪神的安危。这把年纪的人了,一支流矢可能就会让他流血至死,那将是河北和天下武学的巨大损失。

袁绍在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万事俱备,如今,只欠东风。

五日后,曹操在许都朝堂上上奏天子,请求天子下诏命袁绍讨伐匈奴,以展大汉国威,刘协准曹操所请,下诏着袁绍率王师北伐。

曹操亲自写了一封信给袁绍,以表示他对于袁绍出征匈奴的支持,并且派人送去二十万石粮草支持,收到天子诏书和曹操送来的二十万石粮草的袁绍大喜不已。

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袁绍、曹操这默契十足的样子,而且曹操还送了二十万石粮草给袁绍,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些似乎都在袁绍意料之中。

袁绍还是了解自己这位老友的,年少时只想当个征西将军伐尽天下异族的曹操,绝对会助他一臂之力。那封信上写着一句话也让他彻底确定了,曹操还是那个曹操,还是他的老友。

“本初,你放心攻打匈奴,吾无以为助,只有粮草二十万石,无论谁敢趁机算计汝,皆为吾之死敌!万望珍重,祝君武运昌隆!”

(武运昌隆是汉语词汇,后被日本采用,第一次在日本出现是在明治维新时期。是指战斗中胜负的命运,同时也是武者、军人的命运,多指武官的官途。实际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如南齐谢眺《酬德赋》:“惟敦牧之旅岁,实兴齐之二六,奉武运之方昌,睹休风之未淑,龙楼俨而洞开,梁邸焕其重复。”后来日本大量引用,代指武士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