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天生鬼才郭奉孝>第一百五十三章:一群疯子

即便是嘱托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的刘备,也经常会听取他的建议。可问题是,马谡从来没有,真真正正的做出过一个决定。

唯一一次做出了决定,却是街亭惨败。那本来可以作为马谡成熟的标志,但可惜,诸葛亮为平息军中怨言,也许是真的要维护军纪,挥泪将他斩杀。于是乎,街亭一战就成为马谡的绝唱。一个本来很可能成为蜀汉名将的胚子,就这样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并成为后世反面教材。

如果说街亭一战之后,蜀汉最大的收获,恐怕就是王平脱颖而出。

可是在郭嘉心中,王平或许是一员大将,却不是帅才。

为一大将,而痛失一帅才,并非明智之选。诸葛亮的缺陷,在挥泪斩马谡一事中,也显露无疑。他需要的是听话的傀儡,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

与诸葛亮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事必亲躬是一个优秀的品德,可如果反过来说,也是诸葛亮极度自信,和极度不信任他人的标志。五丈原,将星陨落!从此蜀汉,再也无人能支撑大局。即便是那位在后世极有名望的姜维,同样难以支撑。

郭嘉每每读到这里,总会为蜀汉感到可惜。

郭嘉也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令旗挥舞,直指城下“铁甲军,冲锋!”

典韦手持双铁戟冲出,手中双铁戟左右齐出,刺到便死,砍到必伤,瞬息之间连斩敌军三人,顷刻间杀至一名徐州军将校身前,一声断喝,戟出,迅猛凌厉,直取他的腹心,铁戟穿胸而过!

典韦又是一声断喝,双戟齐出,横磕另一员徐州军将校掌中的马槊,金铁交鸣,一声脆响,那将横着格挡典韦铁戟的马槊却被典韦一戟劈断,随后典韦补上一戟,取其首级!

有一将想偷袭典韦后心,被典韦察觉到。

“死!”典韦突然一声断喝,声若奔雷,右戟猛然袭出,横劈此人腹心之地。

噗嗤!

鲜血四溅。

大戟切腹而过。

典韦这迅猛凌厉的蓄势一击不偏不倚地扫在此人前腹,不仅重伤了他,甚至大戟上的倒刺既然将他腹中的肠子勾了出来!

恐怖如斯!

“来人!”

“将军!”

“给我看着此人,不要让他死了!”

典韦现在一身冲天的的戾气,心中的怨气全部撒在了徐州军的身上。

虽然典韦自己身体强健,一直在隔离营照顾染病的郭嘉,但是他自己却没有感染,曹真、曹休、夏侯尚也是如此,但是郭嘉染病了,这一点就足够了。

虽然有点一股子甩锅的嫌疑,但是典韦和麾下铁甲卫就很好地将这一股愤怒转化为了战意,其余曹军众军士也是如此,很多人甚至直接将头盔摔在地上,冲了上去,虽然军阵有些不整,但是却多了几分气势,给徐州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灵威慑。

这让郭嘉又想起了后世秦军的特点。

秦军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头上都没有头盔。这样一支英勇威武的军队,作战时怎么会不戴头盔。士兵一律头戴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则戴着用牛皮做的板状帽子,这些帽子在作战时显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除了没戴头盔,这些兵俑就连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主力步兵的甲衣只是护住前胸和后背。而站在最前边的弩兵部队身上更是一个甲片也没有。

两个秦兵在战场上为了争抢一个对手首级,竟要自相残杀!这应该归咎于秦国当时制订的一条律法,律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

这个理由似乎给秦兵马俑不戴盔甲的问题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为了不让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他们杀敌晋爵,他们宁肯冒着生命危险脱掉头盔,少穿铠甲。

对这个现象,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佐证:“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

想象一下,有一群人提着兵刃向你冲来,边跑还边丢盔弃甲,一脸杀气,人人争先恐后,生怕晚了分不到人头一样,此时的你是什么感觉?

疯子!

不要命的疯子!

自古就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自古以来,这就是真理。

曹军此时的情形也是如此,一股脑向徐州军冲去,而且曹军主力除了夏侯渊的疾豹军和李典的玄武军以外,剩下的四万大军都已经在这里了。曹军的战斗力,天下共知之。无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团队协作能力,都是天下最顶尖的,何况还被解烦军狠狠揍了一波,人数又只有曹军八分之一的徐州军怎么可能打得过曹军?

徐州军中,陶谦的两子陶商和陶应见到曹军这一群冲向他们的疯子,心中大骇。

这哪是打仗啊,简直就是寻仇啊!而且看上去和杀父之仇一样!不死不休的那种!

陶谦也被吓到了,他也想不明白曹军怎么会有这种寻仇一般的状态,但眼前的局势不容他继续想下去。

“不要畏惧!杀出去!突围!”

不过,陶谦的话却宛如石子落入大海一般,仅仅是泛起了一丝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三章:一群疯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