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拳是传统武术的一种老讲究,师傅为徒弟讲授拳法来龙去脉,交徒弟练法基础,从此之后本门之中再填一徒,传承武脉。

而徒弟自此要奋勇精进,不堕师门的威名,自此就算入了门了,可以自称为某师之徒。

至于拜师仪式,却是只有真传弟子才会办的,要广而告之,意思是从此我门下再填一徒,望诸位同道多多照顾提点。

所以说开拳与收徒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终归还是收徒的意思。

孙禄堂站在王学斌面前双目如电般紧紧地盯着他,说道:“为师幼而失学,即喜习武事,并非图猛力过人之勇,只求有益卫生之功。习武即今五十余年,身兼形意、太极、八卦之要,今承祖师之贤德,为尔略述。”

“王学斌”

王学斌闻言面色肃穆,上前抱拳拱手呼道:“弟子在!”

孙禄堂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形意者,内含无极、太极、五行、八卦起点诸法。

探源论之,彼太极、八卦二门及外家、内家两派,虽谓同出一源可也。

后世渐分门类,演成各派,实亦势使之然耳。

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经,至宋岳武穆王发明后,元明二代因无书籍,几乎失传。

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有年,适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曹继武先生。曹先生即康熙要西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靖远总镇者是也。

先生致仕后,别无所好,惟以平生功夫授人而娱余年,以技传戴龙邦先生(山西人)。

戴龙邦先生传李洛能先生(直隶人)。李洛能先生相传郭云深(直隶人)、刘奇兰(直隶人)、宋世荣(直隶人),车毅斋(山西人)、白西园(江苏人)诸先生。诸先生各收门徒,郭云深先生传李魁元、许占整诸先生;刘奇兰先生传李存义、耿继善、周明泰诸先生。

为师侍李魁元先生为师,从学数载。所学乃成。”

孙禄堂说着,起势摆了一个三体式的桩,双手一只悬于眼前,一只沉于丹田,双脚开阖,左脚前探,右脚扣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一派宗师气概。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体,而这形意拳中万法出于三体。”

说着前踏一步,右手劈出,然后回身踏了半步,换手一拳崩出。

又介绍道:“形意拳脱枪为拳,又分为内家五行拳与外家十二形拳,五行拳讲究内劲,有劈崩钻炮横五种劲道。”

说完又是三拳打出,一钻一炮一横,练完收势起身,继续说道:“十二形拳有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鼍(tuo)形、鸡形、鹞形、燕形、蛇形、鸌形、鹰形、熊形这十二形拳以五行拳为基础,实为技击之法,为护身之用,暂不为叙。”

然后孙禄堂又复起势,一手前伸,掌心朝前,一手掌心向下,脚踏趟泥步,一步一顿的演示八卦掌。

“八卦掌,内含易理,不知何人所创,始闻于董海川先生得授于异人,后董先生传于程先生延华,为师因研习拳中易理,经郭师举荐,同程师学习八卦掌,习得死步、活步、变化掌、穿掌等技艺,又承蒙先生授得八卦拳理法及点穴、轻功、八卦剑、七星杆等绝技,终究未得真传,所幸有形意拳为底,补全了这一路拳法,因区别于八卦门真传拳法,故自谓孙氏八卦掌。”

一边说,一边脚踏趟泥步,抽撤连环,一边双掌顺逆和化,让人目不暇接。

起身收势孙禄堂回身问道:“我刚才说的你可曾听清?”

王学斌闻言一个激灵,连忙回到“大致听清了,但是拳法还没记住。”

孙禄堂摆了摆手说道:“先知道来龙去脉,而后再慢慢学不迟。”

“接下来是太极拳,看好了!”

说着,摆出一个无极桩,双手轻抬使了一个懒扎衣。

一边打一边介绍道。

“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是为后天而有象。

先天元气赋于后天形质,后天形质包含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

人自有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阴盛。

又为六气所侵(六气者,即风、寒、暑、湿、燥、火也),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静坐以养其心。

而又惧动静之不能互为用也,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其虚灵之气。

元顺帝时,张三丰先生修道于武当,见修丹之士兼练拳术者,后天之力用之过当,不能得其中和之气,以致伤丹,而损元气。

故遵前二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先后易之数,顺其理之自然,作太极拳术,阐明养身之妙。

此拳在假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一动一静,纯任自然,不尚血气,意在练气化神耳。

其中本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奥义。

始于一,终于九,九又还于一之数也。

一理者,即太极拳术起点,腹内中和之气,太极是也;

二气者,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

三才者,头、手、足,即上、中、下也;

四象者,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也;

五行者,即进、退、顾、盼、定也;

六合者,即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


状态提示:第九章 授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