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也是感念苏家当年帮过自己,所以这次也的照顾一下苏家了。苏明月与苏浩亮父子俩,在苏家二十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中,选择了六名最优秀的,由苏明亮带着一起去延平城,找沐英报道去了。
至于姑苏城顾家,沐英就没有惊动他们,沐英很欣赏顾世忠的为人,但顾家是做宫殿、庙宇的工匠世家,做官有点为难他们了,再说,顾家在应天城正在日夜兴建大明皇宫,也难以抽身。
至于姑苏城沈家,沐英对沈家不大喜欢,除了对沈森还有点好感外,沈森的父辈都是生意人,功利心太重,沐英没什么好印象。
沐英让王正明,从他的后勤辎重军队中,挑选了二十几名,做过往来账目登记造册、懂管理的军士,让陈实培训了一段时间,然后分配到各府衙、县衙,专门负责钱粮、税收的经手,同时监督各级官员,一有风吹草动,随时汇报。
苏明亮带着六名苏家子弟、陆宇庭带着陆家五名子弟来到了延平府,沐英很高兴的接待了他们。看得出来,他们带来的是一名年轻人,都很精神,一个个仪表堂堂,很有朝气,这点是沐英最欣赏的。沐英认为,一个年轻人必须具备三点:做事勤奋、乐于好学、思维敏捷。
能力差点没关系,只要你肯学,什么都能学会的;做事勤奋的人,是很能出成绩的;思维敏捷的人,往往会很有创造性,这点最难得,他们最是往往会举一反三,上司考虑到的,他能考虑到,上司没有考虑到的,他也能考虑到,这样的人,提拔是迟早的事。
沐英陪陆宇庭大哥、苏明浩兄弟,聊了很久,沐英是个念旧的人,过去情分,他会永记在心,两位兄弟也知道沐英很忙,住了两天就回姑苏去了,毕竟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呢。
组建府衙,一府的主官是知府,这个位置暂时都空着,沐英将这个位子留给将来的吏部去任命,这个事不好越俎代庖的,很忌讳。知府下面是两位佐官:同知、通判。
这两个职位是辅佐知府的,同知是负责行政管理的,征收粮草、税赋等;通判是缉拿案犯、审理案件、负责安全之类的。
县府设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薄、典史各一人。县以下,每百户设里,每里设里正一人;每十户设甲,十户中田多者为甲长。
沐英将各家派遣的年轻人分散安排,一个地方一家只能一人。这样避免结党营私、任人唯亲的事情发生,这是沐英不愿意看到的事。
延平府知府(暂缺),同知陆文林(丹徒陆家)、通判陆宇中(姑苏陆家),主薄(王正明派)、知事、照磨、检校、司狱各一人(由上面两人自己安排人选);
邵武知府(暂缺),同知陈义民(定远陈家)、通判苏浩万(姑苏苏家),主薄(王正明派)、知事、照磨、检校、司狱各一人(由上面两人自己安排人选);
汀州府知府(暂缺),同知陈义国(定远陈家)、通判陆宇信(姑苏陆家),主薄(王正明派)、知事、照磨、检校、司狱各一人(由上面两人自己安排人选);
建宁府知府(暂缺),同知陆宇飞(丹徒陆家)、通判苏浩强(姑苏苏家),主薄(王正明派)、知事、照磨、检校、司狱各一人(由上面两人自己安排人选);
其余的几家举荐的年轻人,全部下到县城任知县,县丞、典史全部从驻军中,挑选士兵担任,主薄由王正明的人担任。
任职前,沐英给他们做了训示,其一、处事公正公平,其二、做事勤勉敬业,其三、生活廉洁自律,其四、体民爱民护民,其五、任职一年,考核不合格者,降职使用;成绩记入考评,三年后,累计优出者,升职。
沐英给出的考评分几种:
其一、品德与操守,等级为优、一般、差;
其二、能力与效率,等级为优、一般、差;
其三、勤政与巡查次数,等级为优、一般、差;
其四、业绩与风评,等级为优、一般、差;
其五、上司的考评,等级为优、一般、差。
有了初步的考评模式,新任官员们根据这个考评,来制定自己的施政方略,于是,这些新人们就都走马上任了。
沐英最关心的是交通现状,闽西多山,居多崇山峻岭,交通尤为不便,山里的物资很难出去,交通的不便,带来了货物成本的增加,这对老百姓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沐英一直在考虑如何解决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