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的方向别无选择,向西只能离本土越来越远,南北方向离开了大道也是没有摆脱追击的可能性。
两翼的压力越来越大,完全舒展开队形的奥地利军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挤压摧垮瑞士方阵。
只有向东击破了那股骑兵才有机会死里逃生。
这个选择无奈,而且无效。
凯梭-维廷并没有将他的骑兵完全布置在大道上,在符腾堡打了不知多少仗的他对于如何使用骑兵追击溃败的步兵有丰富的经验。
看到托尼他们脱出方阵后,最后一些在道路上的骑兵也不再维持紧密的队形,而是稍微让开然后松散地布置在大道一侧。
托尼冲出方阵后,看到奥地利骑兵的动作就心头一沉,虽然他没有凯梭-维廷那么丰富的经验,可是也不难想明白这个布置是要在自己经过他们面前时给予侧击。
然而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冲。
拉迪斯劳斯也不失时机地以旗号命令两翼的步兵继续延伸,切断了这个突击集团和大部分瑞士佣兵的联系。
托尼率队突围和奥地利军四面包围的态势让剩余的瑞士人的士气下降速度大大加快,当托尼冲到奥地利骑兵旁边时,被四面包围攻击的瑞士方阵已经有人开始放下武器投降。
但是依然有足够的瑞士人坚持抵抗为托尼的突围争取了机会。
当然只是一个机会而已,凯梭-维廷和他许多佣兵出身的部下对于杀死眼前的神职人员毫无心理负担。
凯梭-维廷的丰富经验和相对比较小的宗教压力,就是拉迪斯劳斯将他再次任命为骑兵指挥官的首要原因,次要原因自然是推行自己的意志还是要靠自己提拔起来的老部下的关系了。
在骑兵对冲中略微不利的马刀在攻击步兵时效果极佳,虽然突围者中有不少装备了长戟的瑞士人,但是在运动中的步兵就完全没有对抗骑兵的能力了。
很多在结阵时相当坚定的武士,在逃亡时如同最无用的农兵一样被杀死。
这种事情凯梭-维廷实在是见得多了。
不过这股敌人的反击比凯梭-维廷预期中的要强烈得多,来自中德意志的雇佣兵从来没有和如此装备精良的敌人交手过。。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