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初唐闲公子>038章世纪之谜3

印度教与佛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是,印度教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这一点决定了印度人的狭隘和冷漠。而佛教对于震旦的最大贡献就是因果报应、众生平等和慈悲救世的观念,这是佛教的普世价值。佛教的精髓部分就是普世的,佛教超越了一切普世的元素,自由、平等、慈悲和公义。现在有一些人很看好印度经济,包括局座,其实印度的历史决定了他只能是一个三流国家。震旦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就像震旦抗击病毒的措施是不可复制的一样,他们没有震旦这样的组织制度和能力,没有万众一心的文化认同。震旦从秦朝开始就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书同文,车同轨,从汉朝之后就独尊儒术,释、道、儒很早就被广大的华人认同,其他国家呢?

印度有很多神灵,除了婆罗门之外,还有96种外道,释迦佛出来传法的时候和这些外道争论。印度是有很多不同城邦构成的,互相之间争夺不断,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后世,在21世纪的时候。

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达33种。英语在印度很有影响。除宪法规定的22种语言为联邦官方语言外,还规定英语为行政和司法用语。

英国为了实现其殖民利益,将操纵、离间欧洲大陆政治的经验移植到英殖民国家。印度社会的深度碎片化首先表现在所有制方面。与震旦不同,印度独立时,没有经过土地革命,尼赫鲁空有一个总理头衔,手头即无钱也无军队,面对英国人留下的庞大的大小私有者,一个都动不了,什么也干不成。到印度看看去,印度所有权庞杂,诸神众多。

老马说:印度的命运是悲惨的,这是因为印度从灵魂到身体全被英国殖民主义者肢解了。印度小城墙古迹多,这说明古印度是国家众分。如果中国也跟印度一样,有好多个宗教、宗派,今天就会连饭也吃不到一块,更不要说讨论问题,一天到晚内斗。印度神多,是英国人有意给它留的。英国人、美国人都虚捧印度是宗教和种族博物馆,虚捧它是有“包容力”的国家,这是忽悠。无中心的包容,其结果是力量分散。

印度照搬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让这种内斗发挥了极大的破坏能量,根据印度征地法所规定的同意条款,公私合作项目的征地需要70的被征地方同意,私人项目这一比例更高达80,印度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卡在这一环节。

而震旦的政治体制因为不是一人一票选出来的,一直为西方诟病为专制,太祖在军队和社会建立了坚强有力的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居民委员会和村小组,这是任何国家都学不来的。强大的文明和坚强的基层组织,才有了震旦经济的腾飞和战胜疫情的奇迹,这是不可复制的。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对于震旦的冲击是相当猛烈的,大家都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弃如敝履,转身去拥抱西方文明。还好,最终东土的传统文明挺过来了,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释道儒三驾马车,推动者震旦文明传承五千年,冲破艰难险阻,走到今天。如果缺少任何一架马车,也许我们这个文明也将没落,为西方文明所取代。美国为什么害怕震旦的崛起呢?因为震旦是他们看不懂的,日本也好,德国也好,这些国家发展起来他们都不害怕,因为美国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这些国家的高度发展,都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套路来,这些国家的大发展,也是美国西方文明的伟大胜利。同时美国也有很多办法对付他们。

但是震旦突然之间就起来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即使是震旦人自己也搞不明白,咱们稀里糊涂就世界第二了?过些年咱就第一了?因为震旦古国的神秘,未知,不确定,同时因为震旦人特有的勤劳,聪明,努力,硬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的经济发展之路,这真是不可思议。所以虽然震旦人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是依然让美国害怕恐惧,坐立不安了。

正因为东土这么强大的文化底蕴,所以才能催生出这么高度的文明,让震旦重新站在世界的前列。在八十年代初期开放的时候,许多外来资本对于震旦的开放是有疑虑的。也就是说现代工业文明,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人的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震旦的现代化需要震旦人的现代化,如果人的素质跟不上,一切都是空的。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震旦人民给了全世界一个惊喜。

无独有偶,和震旦人的智力可以媲美的就是犹太人。一般犹太人都读的三本书分别是:旧约《圣经》,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集;《塔木德》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十戒》记载的上帝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众部族首领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十条规定,即《摩西十诫》。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大门。《塔木德》早已成了犹太人传承的衣钵。到处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以此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科举制度造就了震旦人对于书本的痴爱,被迫害的流浪生活塑造了犹太人对于金钱的天赋


状态提示:038章世纪之谜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