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纳是在第二天深夜醒来的。
伦敦卧室里起夜灯的微光,熟悉的摆设,舒适的床都让人感到心安。
至于疲惫至极,趴在床塌边睡着的母亲除了令人心安之外,还多了一份温暖和感动。
可怜的女人啊,一定是吓坏了。
初次为母,没有什么带孩子秘籍,可倚仗的只不过是满腔的不求回报的爱罢了。
心思转回自己身上,戴纳有些惊讶地发现,身体并不饿,反而留下了好好吃了一顿美食大餐,从胃到心灵都魇足的那种饱腹感。
原以为“魔力暴动”和“记忆苏醒”同时袭来会造成身体和精神的溃乏,谁知道事实竟然是截然相反的。
尤其是精神,好像有了一种澄彻的通透感。
之前有时会碰到的那种冲突感在两个灵魂完全融合后就不存在了。
将意识拖曳进大脑深处的风暴意外地加速融合了本需漫长成长阶段才能彻底融合的两个灵魂,并将一些冗余的渣滓狠狠甩出,像洗了个澡一样,说不出的舒爽。
是的,戴纳是穿越进哈利?波特世界的。
他在琢磨着,自己是穿书了还是穿电影了,穿的是原著还是同人,这点儿还真是难以判断。
不过魔力是真实存在的,自己还因为“魔力暴动”和“记忆苏醒”切身体会了具体的过程,这就够了。
唯魔力永存,其他的真不用太在意细节。
戴纳也没想到,当回忆起穿越前的一生时,自己会如此的冷静而自持。
客观来讲,如果形容前世的一生,戴纳不会用“乏善可陈”来描述,因为这样说难免有否定自己一生之嫌。
这人呢,越到年纪大越不愿意否定自己。
戴纳会用“平平凡凡”来形容。所有的开心、幸福、徬徨、犹豫、悲伤、难过都是真实无虚的,不论在别人眼中是否有意义,是否精彩,都是不能抹去,无法忘却的真实过往。
从不知所谓的小学到青春懵懂的初中,到一往无前,孤注一掷的高中,到一言难尽,欲说还休的大学,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困难与坎坷。
既不是学神也没沦落成学渣,和多数人一样,同样是真实的经历,洒满了汗水。
大学毕业后,父母相继离世,从此人生只剩归途,没有来处。
从头角峥嵘变得沉默寡言;从青春热血到思虑周全,八面玲珑。
和平凡的大多数人一样,谁还没有被社会毒打加鞭笞过呢!于是提起青春,我们都会想起诗和远方,也会想起夕阳下奔跑的身影……
因为求学和工作的缘故,也曾辗转过多个城市,见识过不同的风景,享用过不同的美食,结交过不同的人。
可偶尔也会在路边摊上听到梦想破碎的声音,觉得自己仿若游荡在世上的孤魂。
世界虽大,却没有地方可安放乡愁。
年纪大了,开始悄悄地健身和保养。
长跑、瑜伽、节食、冥想、正念都一一试过,却不曾坚持,只能流着口水羡慕他人的身材。
能够贯穿一生坚持下来的除了吃穿,恐怕就剩下了游戏和。无聊,可以消磨;开心,可作庆祝;难过,可以寄愁;低潮,可作鼓励;孤独,可以慰籍。
当好不容易活到小朋友喊自己叔叔的年纪时,穿越了。
回顾完穿越前这一生,戴纳既没有悔恨,也没有羞愧,只有淡淡的不甘。
要是……假如……这都不再重要了,俱往矣。
摆在眼前的问题是:这一生该如何度过?
是啊,这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呢?
咸鱼是不可能咸鱼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咸鱼的……最起码也得是有梦想的咸鱼,据说……万一实现了呢?
戴纳被自己的想法给逗笑了。
果然“男人至死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跟一个两岁孩子的灵魂相融居然浑然天成,毫无违和感。
回到如何度过这一生的话题,有太多的同人故事可做参考。
大多都会围绕消灭伏地魔这一主线展开,好虽好矣,但非戴纳所愿。
舍弃魔法世界的瑰丽与广博,把精力放在一个活跃在英国圈,影响力出不了欧洲圈的小小魔法师身上,汲汲营营,会不会有些本末倒置?
而且以此展开事业线的话,会不会变成哈利?波特及我和其他的故事。
虽然这样也行,但双男主完全不符合我的人设啊。
更对不起这张让读者有强烈代入感的帅脸!
既然哈利?波特故事最后有尚算可以的结局,又何必苦苦强求,苦苦追问呢!
自己当主角难道不香吗?何必跟人一起抢人头。
像我们这样优秀的人,就该灿烂过自己的一生。
以后跟哈利?波特的关系秉乘“不干预,不结交,不跟从”的三不原则吧。
苦难是你,荣耀也是你,加油,我也就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定好了探索魔法奥秘的小目标,戴纳一边yy,一边思考路该怎么走。
在十一岁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之前,自己应该基本上是接触不到魔法的。
但也不意味着只能干等着,有些方面还是可以先准备起来的:
比如不涉及咒语的大脑封闭术。邓不利多、斯内普都是学校中摄神取念的高手。
要知道一个预言球就值得伏地魔伙同一帮食死徒在魔法部里同哈利?波特一伙狗脑子都打出来,小天狼星都死了。
要是让邓不利多、斯内普发现了自己脑中的惊天“预言”,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可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