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天下末年>第691章负隅

伐蜀之战的胜负,在三日后,显得无关紧要。

三日来,雨势从未停过,时小时大,但总算没有再出现如第一日那般狂暴。

可连绵不断的雨天,让所有人心头的阴霾更重了几分。

不怕一日一夜的大雨,就怕这一连十余日乃至旬月的雨。

经历上一次的洪灾后,大周对于境内渭水、大河两岸的护堤维护与加强,从未停止过。现在堤岸,比起前些年,足足高了八尺之余。

也正是因为如此,至今渭水和大河水位,仍远远处于警戒线之下。

不过,没有人会掉以轻心。因为,谁也不知道现在这场雨,还会持续多久。

国朝几日来,政令、军令不断,每一刻都有信骑出城,传遍四方。

长安城内的积水,也终于疏导完毕,越来越多的车辆,聚集在长安府库。

城外直通槐里的官道上,数不尽的车马、民夫,甚至军队,渡过渭桥,顶着小雨前行。

而扶风郡治槐里,早已成为了一片巨大的工地。

四五万民夫,以及近两万兵马,在此处搭建屋舍,一间间木屋撑起,一座座仓廪而成。

失去家园的数万百姓,也参与其中,建造这座临时救灾场所。

同时,也有不少车马人手,继续西行,向武功和雍县而去。

扶风三座重城,皆是聚集了不少受灾百姓,犹以郡治槐里为重。槐里周边,地处五陵原脚下,地势偏低,人口众多。

扶风救灾场,也是国朝最为注重的预防措施。仅是长安周围的丁壮就抽调了两万余人,来协助扶风郡完成此项工程。

武功和雍县,距离较远,救灾场的营建只能往后推移。

雨水不断,但扶风百姓的心气也一样没有断。初造天灾,任谁都会产生恐慌和沮丧。可当朝廷的布告传达各地,无数受灾百姓应此来到槐里后,所有的恐慌和沮丧,全都烟消云散。

朝廷出动了好几万大军,还有来自京兆地区的好男儿,为他们搭建临时居所。还有数不尽的粮草辎重,一袋袋的放到建立好的仓廪之中。

他们并非无人管无人问,相反朝廷的反应和措施,让所有人都心怀感激。

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朝廷义无反顾的大力救助,甚至不惜耽误国朝的一些战事。放眼古今,何有此般仁君。

百姓们不了解详情,误以为国朝放弃了战事,来救助他们。可事实是,朝廷公卿以及高诚,都不想放弃伐蜀之战。

但,确实没办法啊!

雨势连绵,子午谷都出现了不少的泥石流,堵塞道路。斜褒道那连绵数百里的山道,几乎不可能完整无损。

这并非独此一例,往前往后数个几百年,褒斜道但凡逢上大雨、大雪,别说辎重了,军队都没法通行。

现在国朝讨论的不是如何维持大军辎重,而是在讨论着如何将大军安然撤回来。尤其是第二军,还要驰援陇西战场。

汉中兵还好说,谨守阳平关即可,蜀中兵马也无力反击。

只要汉中还在,大周就一直占据着战略主动权!

随着北部敌军的撤离,益州各个地区的压力都大幅度降低。葭萌关内的黄权所部,从容抽调数千人马,南下支援成都。余者三四千人,依旧严加戒备,谨守关隘。

东部巴郡江州,也在赵筰的安排下,重新布置防务。同时抽调三千余人,渡过长江,与南岸的雍慎、沙摩柯等人汇合。

再说沙摩柯,成功击溃严斌所部后,大军向西长驱直入,兵抵犍为重镇江阳。后续南中数部兵马,亦在往此赶来。

严斌、娄发二人此刻也在江阳城内,收拢了三千多败兵,据城死守。

先前惨败的后果,彦斌心中一清二楚。不说江州局势,整个巴郡的战局都转瞬倒向了益州。西部犍为、蜀郡属国的贾龙、任岐也因此后路不保。甚至还可能会牵连到北部的大都督,伐蜀一战,皆因己而败。

现在,只能是弥补过失,坚守江阳,为身后的贾龙、任岐调整部署争取时间了。好在五溪蛮兵也没比板盾蛮强到哪里去,山林丛战,自己不是对手。可论守城,撑个十天半月看样子不成问题。

广都。

原本蜀兵与贾龙义军的主战场,此刻已经插满了巴蜀旌旗,数万蜀兵正在城内休整,积蓄粮草,准备继续南下,彻底剿灭叛军。

在广都城坚守了一阵后,贾龙和任岐便得到了严斌大败,五溪蛮叛乱,南中大军北上的消息。一番抉择后,贾龙还是放弃了一鼓作气打至成都的虚妄之念。

接着,义军放弃广都城,退回犍为郡治武阳。

武阳作为犍为郡治,自是犍为郡人口最为稠密的城市。这也是犍为郡内为数不多的一片平原地带,足以供使百姓垦种。

十几万口数,可以为贾龙等人提供不少的兵员以及粮草物资。而所谓的民心,却是一点都不用担心。原先的武阳大族,几乎全都拜倒了益州豪族门下。李氏、贾氏、任氏、王氏、张氏等数十家,皆徙于此。

他们都是不满刘焉统治,更不满现在益州利益划分的士族。

一回到武阳,贾龙等人便着手布防,准备抵抗来自四方的蜀兵、蛮兵的进攻。

北面赵韪四万余众,聚于广都,积蓄兵粮。东面五溪蛮兵、南中大军七八万众,呼啸而来。西面还有越巂夷兵一两万人,威逼灵关道。

这一仗很难打,贾龙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打。

别的不说,只是那高达十四


状态提示:第691章负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