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定你这不是病急乱投医?”
萧岩已是无力吐槽!
“不是,顶多算死马当活马医了!”
再次拉着萧岩回到座位上,秦可卿回到。
“你可真是瞧得起我!难道你不知我只是一个别人家不入流的下人吗?”
这人可真会给自己找事做,能把国子监的学生气到发疯的人,还用得着自己出手吗!
“就算是下人,我家相公也是下人里出类拔萃的,岂是旁人能比的!”
依偎在萧岩的怀里,用手从桌上的盘子里拿出一块水果,递到萧岩的嘴边,萧岩张嘴接住!
二人旁若无人地撒着狗粮,只是苦了对面的朱九常了,让他一个单身狗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我是服了你了!”
宠溺地捏了捏秦可卿的鼻子,萧岩摇了摇头,“笔墨伺候!”
“就知道你最好了!”
见萧岩应下了,秦可卿欣喜地欢呼了一声,站起身来拉着萧岩往一边走去,那里有一张桌案,文房四宝样样俱全!
作为白莲教的圣女,秦可卿自然不会说真的病急乱投医,萧岩在白云观的所作所为,秦可卿的了若指掌!
能在那样情况下做出一首诗来羞辱人,还能让人看不出破绽,乖乖上钩,也算得上文采斐然。
为了澹台明月,她自然不会像她说的那样,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去寻萧岩。
以白莲教的手段,寻几个文人撑撑场面还不成问题。
现在秦可卿找上萧岩,当然是临时起意。
就像她说的,以她的身份,是不能与萧岩有牵扯的,可在刚才见到他的时候,她改变主意了!
这个花魁大赛,除了能让争得花魁之人名满天下,还能连带着为花魁出力的人也能够闻名天下。
秦可卿不需要这种名声,可萧岩作为读书人,这种出名的机会留给他岂不是更好!
如果萧岩今夜真的能一举成名,让天下皆知,也不枉费她一片苦心了。
这文人能拿得出手不是诗词便是文章,萧岩要写的,就是诗!
“萧大哥……我来研墨!”
听到萧岩要写诗,朱九常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看到秦可卿已经把纸张铺好,便主动要求为萧岩研墨,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朱九常在研墨,萧岩站在桌旁,寻思着该用哪首诗才合适!
从三国往前数,是不能用的,那就往后找。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诞生的诗词歌赋,光是有记载流传下来的,就已经如天上银河的的星辰——数不胜数!
历史各朝各代,以诗出名的,非唐朝莫属,一本《唐诗三百首》,更是老幼皆知!
想到这,萧岩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杜牧!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所作诗词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曾在扬州做过官,那时候的他不算人生得意,为官之余,大多的时间都是在扬州的烟花之地度过的。
为此,他还写了诗送给自己相好的歌姬,名为《赠别》,是两首前后相承的组诗。
第一首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
此情此景,这首诗正好合适。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看着萧岩提笔写下的优美的文字,秦可卿不由读了出来!
秦可卿才艺卓绝,这萧岩写出来的这句诗,她都明白。
这第一句的娉娉袅袅说的是澹台明月的身姿轻盈,十三余则是说明澹台明月的芳龄。
字里行间,既无人称,也无名词,却能给人一个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澹台明月,转而写春花,是将春花比作澹台明月。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所以南方有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chù_nǚ。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澹台明月,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这句的“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前句的“娉娉袅袅”四字。
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
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的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春风十里长安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后两句,还不待秦可卿开口,朱九常就抢着念了出来!
澹台明月为长安人士,而长安作为大明的京城,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所以这句写到了长安。
“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这长安大都会的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
“致シ胯猩柚茫“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
而长安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
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
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