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仲南下九江的玄武军并不是全都装备了重甲的步卒。
胡亥依靠灞上大营建立起来的五大军团,除虎贲军将来因为常驻关中有二十万人之外,其余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四大军团驹都是十万人,当然如果算上每个军团主将配备的幕府(参谋}人员以及斥候营、劳役和后勤的话,应该会超过十万。
十万玄武军,三万重甲步卒,七万重甲骑兵。不过除了三万重甲步卒驹装备齐全外,另外七万重甲骑兵只有三万余人配备了合适的战马,剩余三万余人的重甲骑兵因为没有合适的战马而暂时转为穿着骑兵重铠的重甲步卒。
当然,这些由骑兵临时充当的步卒手中的武器也都是一丈余长、有点类似后世唐王朝时步卒盛行的陌刀一般的大刀。
这还是胡亥专门为他们赶制出来临时使用的一批武器。因为他们在战马上用的武器并不是这样。
本身翁仲统领的是七万余人的玄武军,随后被胡亥抽调了两万回去。也就仅剩五万人。五万玄武军,其中有两万真正的重甲步卒,一万由没有战马的骑兵组成的步卒,还有两万重甲骑兵。
除了这五万玄武军兵卒外,还有数百辆箱车以及两万余人从咸阳征召赶来支援翁仲的劳役和民夫。这些人主要是负责后勤工作的。
玄武军攻击是很犀利,但是对后勤的需求也很重要、因为他们那百十来斤的重甲不可能天天随时穿在身上。
为了一战而下安丰城,翁仲出动了四万大军!大营之中只留下了五千重甲步卒和五千重甲骑兵驻守。可以说是倾巢而出了。
项伯颤巍巍的站在城墙上,手搭凉棚往城墙下看去。
这一看不打紧,项梁差点没有直接一头载下城墙。
城墙下,四万玄武军兵卒正在列阵前行中。
统共五万玄武军,两万配备了战马的重甲骑兵,一万下马临时充当步卒的重甲骑兵,两万身着全身板甲的重甲步卒。
留下五千重甲骑兵和五千重甲步卒驻守大营,一万五千人的重甲骑兵,五千人骑兵步卒和一万五千人重甲步卒,这是翁仲用来攻打安丰城的全部兵力。
阵形最前方是五千一手持一丈余高外镶铁皮厚达数寸的巨大木盾、一手持三尺晶亮长刀、身穿鱼鳞铠甲的玄武军原重甲骑兵。
在这五千重甲骑兵中间是由数百个手持巨盾的兵卒,他们扛着数十张巨大的长长云梯!
每个玄武军重甲骑兵的要求虽然因为战马,而将身高同重甲步卒的挑训低了一个档次,但是气力什么并没有发生改变。
所以这些对普通人而言称得上巨大的木盾,在他们手中并算不上什么。反而能够更好的保护他们本就裹着铠甲的身体,提供给他们最大的防护。
三尺长刀,肯定不是同真正的玄武军重甲骑兵在战马上使用的那样用长柄陌刀。本身玄武军装备的设定上并没有考虑到攻城战这一块,毕竟以玄武军重甲步卒身上那坚硬的铠甲。先不要说他们能不能上的去那高高的云梯,就他们的重量而言,那长长的云梯怕是站不了几个人,不用守城的敌军破坏,就先自己断掉了。
而玄武军重甲骑兵身上的鱼鳞甲相对于重甲步卒身上那些铁罐子似得钢铁板甲就要轻上许多,不过即便如此,这些重甲骑兵身上的重量也不轻。
所以,在考虑到翁仲这路大军将要面临攻城作战的情况下,胡亥专门命尚坊赶制了一批三尺长刀、镶着铁皮的丈余木盾和经过特别加固能够承受巨重不易折断的攻城云梯。
这些攻城器械和兵械,都是跟在玄武军之后征召的劳役民夫运送来的。
如果,胡亥不给翁仲配备这些东西,那么翁仲这路玄武军在碰到城池的时候,就只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强攻破开城门而入;第二个就是轻装上阵,抛弃掉玄武军最大的依仗,当然也是如今在攻城的时候最大障碍,全身重甲。
好在,胡亥想到了这点,不然翁仲这五万玄武军即便能够一路攻城掠寨,怕是到最后也剩下不了多少人。毕竟,抛弃全身重铠之后的玄武军,就只有血肉之躯了。
在五千手拿巨盾长刀的玄武军重甲骑兵身后,是五千褪去铠甲仅着单衣的推着经过改良之后大型连射弩机的玄武军重甲步卒。他们今天主要负责的就是用大型连射弩机压制城头之上抵抗的楚军。
在这五千重甲步卒左右两侧是各两千五百人分成五列站立的身穿鱼鳞甲的玄武军重甲骑兵两个方阵。如今全副武装的他们除了随身携带的陌刀之外,还有一只三连射强弩。
大秦的强弩,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采用后世欧美直到十七八世纪火枪出现之后才逐渐摸索出来开始使用并在华夏大地“大发神威”的三段循环射击的方法。
只是也许是因为尚武的关系,秦军的弩兵同样也会上阵厮杀。所以秦军在接战的时候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还是选择了一股脑的将强弩中的弩箭抛射而出,然后上阵搏杀。
这样确实能够极大的提升军队的士气和对敌时的勇气,以及他们适应战场的能力。但是即便能够胜利却也往往会产生巨大的伤亡。
在胡亥的思想中,能够少死一个人就少死一个人。
虽然真刀实枪、刀刀见血的厮杀最能锻炼出铁血之师,但是能够减少伤亡还是少些的好。冷兵器时代,其实没有军种的区别,因为任何一个兵种都会有上阵的机会。
在这一万人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