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我是秦二世>第一百三十九章 河东官道

二世皇帝陛下心忧受灾百姓,有可能会在近期亲赴巨鹿、太原、上党这三个水灾最为严重的郡治巡视和慰问百姓。

这太阳刚刚冒头之际,这样一条似乎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的消息开始在咸阳城流传开了。

没有人知道这个消息是从什么地方什么人嘴里传出来的,似乎也不过是一夜间就在咸阳城的大街小巷中开始流传,并且随着关中救灾队伍的北上,迅速的朝着关外各郡流传开来。

咸阳的世家豪门们最初在听到这样一条不靠谱的小道消息时大多都是晒然一笑,皇帝陛下是什么身份?即便是再关心水患之地的百姓,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为了区区三郡受灾之民就千里迢迢跑上一趟不是?

更何况,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是救灾,是赈灾!

朝廷抽调了数十万的军民北上救灾,调配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几乎将咸阳北上的秦燕齐驰道给堵塞了,这个时候皇帝如果北上出巡,虽说向天下表明了对受灾百姓的重视和关心,但是真正来说却是在添乱不是?

皇帝出巡,先不说动辄十余万数十万大军随行护卫。仅仅说一路行去途经的那些郡县官吏,如果皇帝真的北上出巡了,怕是根本不会再想到怎么去筹备物资救援那些亟待救援的受灾百姓了,而会将所有的心神都用在怎么迎接皇帝怎么讨好皇帝身上吧。

毕竟相对于那些同他们前程无关的普通老百姓比起来,皇帝可是掌握着他们所有人的身家性命不是?

所以,在听到这个小道消息之后,不说朝中众臣世家贵族们,就连一些有些见识的老百姓都知道,这定然又是有人想要趁乱放出些流言来捣乱了。

毕竟,咸阳城内这几年来来去去的流言还少吗?

可是事情往往总是出人意料。

接连几天下去,皇帝即将北上出巡的消息不仅没有被朝廷所禁止,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包括内阁府在内的各个府衙,没有一个府衙出面制止这些流言以及辟谣的。

虽然说朝廷采取的办法同过往并无不同,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啊,这消息可是涉及到皇帝啊!

如此一来,就连那些开始认为绝对不可能的世家豪门们也心中拿不定主意了。再联想到如今的二世皇帝过往种种,似乎还真有这个可能啊。

消息依然在传播,不管皇帝到底出巡不出巡,至少关外真正救灾的百姓亦或是等待救灾逃难的百姓听到这消息无不是欢欣鼓舞!

哪一次天灾朝廷会动作如此迅速?哪一次不要说各国国君,就连朝中大臣都少有亲自去往灾地巡视的不是?圣天子不愧是所有人的圣天子!

而有份参与救灾的官吏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却是齐齐收敛了心神,再不敢有任何的轻怠。一年前皇帝对着数十郡官吏大杀特杀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屠刀上的鲜血还没有消去呢。

如果皇帝真的北上出巡了,那么一旦被皇帝抓了个现形,怕是马上就要人头落地了!

朝中始终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出,既没有皇帝出巡的诏令也没有皇帝不出巡的诏令。让人云里雾里摸不清头脑。救灾依然在继续!

……

在关中以及山西各郡经过近半个月的持续强降水之后,终于雨消云散,久违的太阳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一出现就开始拼命的喷吐光和热,七月的骄阳似能将人都烤熟。

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开始整肃天下道路交通。具体执行是由如今的工部尚书郑国来勘定和进行的。

陆路交通,九原直道是为了抵御匈奴而建设的一条一千余里的大道,从咸阳直通九原;除九原直道外,还有勾连大秦东西南北的四条驰道,分别是东西方向的咸阳至函谷关的出关驰道、函谷关连通燕齐的秦燕齐驰道、函谷关连通吴越的秦吴越驰道以及函谷关连通南海诸郡的秦楚粤驰道,这条驰道在五岭之南亦称扬粤(越)新道。

除以上五条主要大道外,还有以内史郡勾连关中各郡兼通天下各地的十二条官道。这十二条官道以内史郡为中心,通往老秦故土之八郡之地。

在这之下,为了更好的连通天下各郡,在郑国的主持下依照原本山东各国的官道统计勘定了郡县官道三百九十六条,这三百九十六条郡县官道,是除勾连大秦东西南北的四大主干驰道外最为重要的通道,同时也是各郡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

毕竟驰道虽宽,但是所经郡县毕竟有限,更何况大秦国土广阔,高山峻岭何其之多,驰道就好比人体内的几条主动脉,而这三百九十多条连接各个郡县的官道则是人体内细小却又不或缺的经络了。

出了函谷关到上党、太原,并无驰道相连。唯一北上的驰道是秦燕齐驰道,可是也必须先走郡县官道到了邯郸之后,才算是正式踏上秦燕齐驰道的始点,然后一路北上到广阳郡的蓟县,再向东南折回一路南下到达齐地临淄。

而上党、太原、巨鹿三郡,都在函谷关的右上角,如果一定要走秦燕齐驰道的话,不仅要饶上一大圈的路程,而且到了巨鹿之后还有向西迂回,再向西南到达太原、上党。

所以,为了尽快的将物资和人员送到受灾最为严重的上党、太原两郡,唯一可走的也就是这些道路状况较之驰道要差上不少的郡县官道了。当初胡亥东巡归来,走东郡、薛郡进入函谷关的通道其实走的也就是郡县官道。

河东连通上党的郡县官道上,车粼粼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九章 河东官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