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1911再造中华>第119章老狐狸

李思明当然不会一直呆在精武会的,他要办的事情很多。在精武会呆了两个星期之后,他便去拜访莱茵哈特,托他帮忙搞一件看起来简单,但技术含量并不低的装备。

钢盔。

钢盔看起来挺简单,就一个圆滚滚的铁疙瘩嘛,只要有冲压机有模具有钢材,要生产它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可千万别这样想,没那么简单的。

首先就是钢材的质量,要求不低。要知道,现在可是热兵器时代了,士兵在战场上面对的不再是刀枪剑戟,而是枪林弹雨!要挡住砍过来的刀或者刺过来的剑很容易,哪怕是一块瓷砖都能挡住这种级别的攻击,保证遭到砍刺的部位不会受伤,但是面对以两倍以上音速飞来的子弹,想保命可没那么容易了,得相当优良的钢材做成的钢盔才行,不然一打就穿,戴了跟没戴没有任何区别。在拥有足够的防弹能力的同时,它的份量还不能太重,太重的话士兵的颈椎根本就吃不消,谁还会戴它?

其次是钢盔的形状,每个人种的头型都有较大差异的,比方说法国著名的阿德里安钢盔,它就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头型,而美军的m1钢盔,它也不一定适合法国人的头型。所以钢盔的形状必须适合头型,不然戴着就是受罪。

再次是钢盔表面的处理。放在古代那肯定是想方设法将它打磨得锃亮,并且镶上黄铜和华丽的羽毛,要多漂亮弄多漂亮,一支盔甲鲜明的军队比起一支衣着破烂的军队更容易让敌军心生畏惧,提振己方士兵的士气。但是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就不能这样干了,弄得锃亮的,隔几公里都能看到头盔的反光,那不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吗?得上哑光漆,并且在哑光漆里加入铁砂什么的,弄得表面粗糙不平,放到太阳底下都不会反光。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再加上盔罩,将钢盔表面包裹起来,这样彻底不反光了,更加保险。

怎么样,这么一说,是不是顿时就觉得一顶钢盔它一点也不简单了?

能加工钢盔的机床和模具李思明都购买了,理论上他可以生产任何一款他喜欢的钢盔,但是在过去一年里,他从全国各大钢铁厂购买最好的钢铁,制造了十几款钢盔,却没有一款能够抵挡住元年式步枪在百米距离内直接命中的。使用6.8毫米口径圆头子弹的元年式步枪那弱鸡的杀伤力大家都知道的,国内生产的钢材制造出来的钢盔连这玩意儿在百米外射来的子弹都挡不住,那这种钢盔有个鬼用啊?没辙,只好找莱茵哈特,直接从德国兵工厂订购。

“就是这种钢盔。”他拿出德国1916年式钢盔的设计图纸向莱茵哈特细细讲解,重量、厚度、防弹面积、防弹能力……每一项性能要求都列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坐在莱茵哈特身边的克洛维公爵饶有兴趣的说:“打从进入燧发枪时代之后,盔甲就彻底失去意义了,毕竟再怎么坚厚的盔甲也抵挡不住溅射过来的炮弹碎片和呼啸而来的枪弹,李,你为什么还要订购这样一种毫无用处的装备?”

李思明说:“在战场上,士兵的头部是非常容易受到枪弹、弹片甚至枪托的攻击,如果毫无遮掩,头部受伤致死的概率会非常高。我不能让我的士兵头部没有任何保护的上战场,有这样一顶钢盔在,伤亡至少能够减少五分之一!”

克洛维公爵有些不大相信:“这玩意儿有这么大的伤用?”

李思明笑笑,也没有解释。从十七世纪开始,欧洲的军事技术就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等进入到十九世纪之后,跟亚洲的差距是越拉越大,可谓遥遥领先了。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欧洲军人自然是无比自信的,但是长时间呆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辉煌得太久了,很多东西就成了惯性思维,想改也改不掉了。比如说盔甲,在十八世纪,随着火绳枪和燧发枪技术的突飞猛进,盔甲在破空而来的弹丸面前跟纸糊的一样,而能够扛住子弹的盔甲也重得让士兵根本就抬不起腿,所以欧洲军队索性就不要盔甲了,直接在敌军的枪口下裸奔,用造盔甲的钱来征召、训练更多廉价的士兵,用数量去堆死对手。这一策略在十八、十九世纪是没问题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两个世纪中,冶金技术突猛进,在一定距离能够扛住枪弹直接命中的盔甲已经能造出来了。然而没有哪个国家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仍然沿袭了过去两个世纪的战略,让士兵在枪林弹雨下裸奔!

直接后果就是一战两大集团的军队伤亡高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其实在堑壕战中,士兵全身约有大多数面积都藏在战壕里,只露出个脑袋,只要戴一顶钢盔,伤亡率会大大降低的,但直到1916年各国才意识到这一点,法国的阿德里安钢盔,德国的m1916钢盔,都是在这时大规模装备部队的。事实也证明这玩意儿确实管用,以至少不少戴着钢盔打了几仗的军官在下战场的时候放声痛哭,说如果早点装备这玩意儿,他们很多兄弟就不会死。

现在一战还没有爆发,欧洲对现代战争的认知停留在普法战争阶段,自然就别指望他们能够重视士兵的防弹装备研发了。

李思明可不一样,他知道自己家底很薄,而且所处的位置非常尴尬,两淮、苏北豪强环伺也就算了,要命的是山东还有整整一个镇的北洋军!他的核心就是手下那批民兵,这些民兵数量有限,消耗不起的。所以他要加强士兵的防弹装备研发


状态提示:第119章老狐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