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风波定大唐>第56章史思明复叛

史思明自从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败之后,引军退回范阳老巢坚守。

后来,唐军收复洛阳,李归仁等引着败军向北溃退,史思明知他忠勇,手中又有不少军马,便遣使来迎。

李归仁丢了两京,无颜去见安庆绪,又恐遭张通儒、高尚等小人加害,也只得投至这位昔日的主帅帐下。

史思明得了这员上将和他手下的数万军马,势力大大超过了龟缩在邺城的安庆绪,早已不再将那个弑父夺权的“狼崽子”放在眼里。

但是,他也想得明白,现在的范阳地处河北道一隅,还是在吃历年积攒下来的老本,恐怕支撑不了太久。一旦唐军平了安庆绪,必然要集中全部力量对付自己。到了那时候,范阳必然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他的手下也有不少人看到了这点,在他们的劝说下,史思明终于决定投降朝廷,趁着手中握着一大笔“本钱”,先占一个“反正”的有利位置再说。

这招似乎取得了奇效。

天子李亨得报之后大喜过望!他也没想到“范阳”这一叛乱的首发之地竟然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得以光复,心中也觉得是自己这个皇帝做得顺天应人,从而使得诸胡归附,四海宾服,即便是史思明这样的叛逆元凶也不得不靡然顺风,弭耳俯伏,故此也颇为自得了一阵子。

他不听李光弼、张镐等人的劝谏,立即派中使前往范阳宣慰,不仅将史思明封为王爵,还准他仍旧节制范阳,统领旧部人马出兵讨伐安庆绪。

史思明得了这个天大的便宜,心中一阵狂喜,不仅隆重款待了前来传旨的宦官,还仿照当年安禄山的作法,重重贿赂了他们。

这帮无卵的小人得了成车的好处,自然也要对得起人家“归义王”,回朝之后,都在天子面前竭尽所能的为史思明洗白。

河南节度使张镐为人忠直清正,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谏李亨道:“思明凶险,因乱窃位,力强则众附,势夺则人离,彼虽人面,心如野兽,难以德怀,愿勿假以威权。”

不料却反而惹得李亨认为他“不切事机”,放在河南节度使的位置上反而会影响自己假借史思明之手剿灭安庆绪的大局,故此将这员屡建大功的良臣调去山南道做了个“荆州防御使”,换上个老实听话的崔光远到河南节度使的位置上才算作罢。

李光弼听闻此事后大为忧虑!他知道,崔光远原为礼部尚书,虽然以前也经历过两场战斗,但至多是些千把人的游击战,放到河南节度使这种需要统领数万兵马的重任之上实是大为不妥!但张镐的例子又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多说无益,他也只得面上作罢,却在暗中留意史思明的一举一动。

李光弼猜得没错,他太了解自己这位老对手了。

老狐狸一般狡猾的史思明怎么能看不穿天子李亨的心思?他心中暗笑:“让我去剿平安庆绪?我俩斗个两败俱伤,好让你来收渔翁之利吗?”

他也并不说破,慷慨领旨之后,他表面大张旗鼓的整顿军马,暗中却派人鼓动河北的胡人时不时地闹出点事端,并以此为由迁延不进。如此一来,数月的时间过去,这位“归义王”的“平叛大军”只在河北境内打着圈圈,却连安庆绪的汗毛都不曾碰到一根。

这样,原本连气带吓,吐血昏倒的安庆绪也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机,有了严庄等人的前车之鉴,他派兵攻占了准备归降朝廷的平原、清河两郡,还残忍地将两位太守施以剐刑,宣布凡是再敢密谋归附大唐的,同族、部落一律株连,甚至连部曲和所在州县的官吏都要连坐,如此一来,又有不少人死于非命。

之后,他犹嫌不够,还要求朝中群臣与他歃血为盟,立誓效忠。群臣见这位“大燕圣人”直如山大王一般的做派,虽然表面上都不敢违抗,但内地里却更与他离心离德。

对于这些,安庆绪都浑然不觉。他觉得后顾无忧之后,气焰又逐渐嚣张起来,派“劈山巨灵”蔡希德和“鬼见愁”崔乾佑率精兵两万涉渡沁水,偷袭在河内休整的李嗣业部,妄图通过一场胜利来重振燕军的士气,岂料又被“神通大将”李嗣业一通大杀,折损了三、四千人马,把“大燕圣人”的如意算盘打个粉碎。

这时,大燕朝廷内一片乌烟瘴气,高尚、张通儒两人争权不已,群臣百僚结党内斗。蔡希德性格刚直,又是最早跟着安禄山南征北战的元勋,更是毫不避讳安庆绪的顾忌,常在人前人后直言指责这位“圣人”不理朝政、任用群小。平时,安庆绪心中虽然大为关火,却又对这位资深望重的上将无可奈何,张通儒等人更是耗子怕猫的般顾忌这位深得军心的老将,心中却暗暗怀恨不已。

终于,这次河内兵败让他们等到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张通儒勾结一些同党集体上表弹劾蔡希德,并拉拢了崔乾佑一起将败军之罪全部栽在了他的头上。

蔡希德怎能料到,值此大敌当前之际,这些小人竟然能不顾一切地行此龌龊之事?于是,他在朝堂上破口大骂张通儒等人,还连带将安庆绪狠狠数落了一番,甚至言语中带出他“忤逆弑父”的意思来……这下子终于让安庆绪炸了毛,他气急败坏的令人将蔡希德收监关押,并降旨严令张通儒亲自审讯治罪于他。

这帮小人极尽卑劣残忍之能事,最后将蔡希德活活整死在狱中,可怜“四虎”中排名第二的上将没能马革裹尸战死沙


状态提示:第56章史思明复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