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柳晓楠领到入厂后的,也是人生的第一次工资,四十一块钱。由于入厂后集中培训,工作日不足半个月,全体轮换工领取的是同等数额的工资。
关小云要回家,于智勇也要回去看望爷爷奶奶,很多人都要趁着休息日回家。心情可以理解,毕竟拿到了工资,以后可以自食其力,值得向家人报喜。
柳晓楠不回家,被关小云好一顿挖苦也不回家,只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四十块钱只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他想买块手表都要等到下个月开全额工资。
这还不是主要原因,他觉得还没到回家的最佳时刻,还没能挺直腰杆站在父亲面前。
耐心地等,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宿舍空了,柳晓楠睡了一下午,醒来时离吃晚饭还有一段时间,走出宿舍四处溜达清醒清醒。
走到厂门口,他看见宣传栏前围着很多人,走过去一看不禁吃了一惊。玻璃框的宣传栏里,赫然贴着两张大幅黑板报的照片,全是出自他的手笔。他一共办过两期黑板报,是谁拍照下来的?
照片旁附有介绍的文字,织布车间丙班农民轮换工柳晓楠,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如何融入纺织厂火热的工作生活当中,黑板报如何新颖美观富有激情......全部是宣传用语。落款是:厂团委宣。
柳晓楠多少有些得意,又怕被别人认出,转身走开。走了几步又停下来,总感觉哪个地方有些不对劲,想了想又回到宣传栏前仔细阅读。
疑惑出在最后几行字上:据悉,柳晓楠自幼酷学书籍不惜整本抄录下来。这也是他办的黑板报文笔深厚,别具一格的重要原因。
自幼酷爱读书——这件事关小云已经无意当中透露出去,稍作调查便会知晓。为了达到宣传效果,也可以信口开河。
重点是整本抄录文学书籍——是笔误还是想当然?很多人喜欢抄录名人名言,是误写成抄录文学书籍?那也太不认真了。
如果是想当然,那就有点太夸张了。如此不符合情理的话都能写出来,那个人要么不长脑子,要么想象力过于丰富。
如果把上述两点综合起来,如果把所有的假设都排除掉,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个人对自己相当熟悉,熟知的程度甚至超过关小云。
关小云并不知道自己手抄过一本《一双绣花鞋》,还据悉!知道这个秘密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只能是......谷雨?
不可能!柳晓楠忽然脑袋发热,果断地否认了自己的猜想,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他走到厂门口,望向厂内白色四层办公楼,他不希望那个人远在天边,也不希望那个人近在眼前。
或许,这是自己过于期待,一点点蛛丝马迹都会引起一厢情愿的胡乱猜想,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或许,原本就是写下那段文字的人,不负责任地信马游缰,倒把自己引入歧途。
他缓慢地无目的地行走,脑袋里一片混乱。少年时期的往事潮水一般涌来,淹没了他所有的思维和判断力。
回忆往事是快乐的,那个小女孩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如昨,不因时光的流逝而改变。着眼于现实又是痛苦无奈的,现在的她,还是少年时期的她吗?此时相见不如不见。
难辨真假!如果真的是谷雨,行为方式倒是符合她一贯的风格。如果这是一场有趣而漫长的游戏,他愿意奉陪到底。
直觉告诉他,有一双伶俐好奇的眼睛,在暗中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果不其然,新一轮班次的工作开始后,宣传栏上的内容发挥了作用。
中班休息时,董小军把柳晓楠叫到一边,说他上午到车间团委开了一个会。主要内容是在轮换工当中,发展优秀青年加入团组织,特别提到了他柳晓楠,应该列为重点发展的对象。
柳晓楠问董小军认不认识厂团委的人。董小军说这是一个近万人的大厂,好几个车间,他只认识织布车间的领导,想找什么人他可以帮忙打听。
柳晓楠说他只是随便问问,不想找什么人。既然是游戏,就让谜底一点一点地揭开吧。
董小军的意思是,希望柳晓楠尽快写一份入团申请书,争取明年“五四”青年节入团。
柳晓楠表示他暂时不想加入团组织,建议董小军先发展于智勇和关小云入团。
董小军面露难色。于智勇和关小云当然是争取发展的对象,而他柳晓楠是厂团委关注的人,车间团委也极为重视。如果柳晓楠不积极主动,他这个工段团支书会很被动,会被看成工作能力不强,在青年当中没有威信。
柳晓楠绝不会按照别人设计好的路径去走,却也不想让董小军太为难。他说实在是有不便说出口的苦衷,不然不会不支持他的工作,他再考虑考虑。
有时,他也怀疑这是一种错觉在作祟。农民轮换工为什么就不可以得到厂团委的重视?能力摆在那儿,有目共睹,而且并没有完全显露出来。
可是,假如她真的在团委工作,自己岂不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董小军不明白柳晓楠为什么这么固执,大家都是朋友,有什么苦衷可以说出来。除非心里有隔阂,或是瞧不起他,不愿把他当成真正的朋友。
柳晓楠岂能说出心中的秘密,他另找了一个借口说:“我一个农民轮换工,入不入团又能怎样?五年后依旧回到农村,谁还能记得我?”
董小军把柳晓楠的情况和想法,如实汇报给王艾青。王艾青兼有另一个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