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夏帝国英雄传>第16章哈斯巴往事

我不是喜欢杀人,我只是喜欢听他们惨叫—夏无忌

有着高效组织的军队,对生产水平还刀耕火种的游牧渔猎部落开展有计划的围剿,其可怕的效率让各个部落为之胆寒,于是不断有部落向北迁徙,遁入山林,试图躲过夏国的围剿,夏国军队在剿灭几个部落之后,由于补给线过长,陌生地形行动不便等等原因,也退回千山以西和饮马河南岸,再从国内调来土地被兼并的农民,重新在边境地区设立村落居民点。

仇恨的种子一经种下,便会结出苦涩的果实。各部落在确定夏国军队已经撤退的事实后,又慢慢的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挣扎求活,我们必须承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品尝过夏国出产的雪白海盐,使用过锋利的夏国小刀,吃过了夏国造的铁锅炖出来的食物,各部落的头人首领都对自己现有的生活表示出极大的不满足。他们向往夏国的丰富物产,向往夏国精致的器物,向往夏国锋利的兵器,向往夏国的一切。但是各个部落的力量对于夏国来说还是太渺小了,虽然游牧渔猎民族各个都能上马征战,个人战力不俗,但是装备和训练的差距,尤其是在几率性上与夏国军队相差太多,让他们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下都很难占到便宜。

终于,定居于格节河、黑金河一带的部落中,诞生了一位智慧过人的部落首领,人称哈斯巴。此人勇力过人,并且拥有超出常人的魄力和智慧,在他成为部落首领后,忍辱负重,带领整个部落省吃俭用。在与夏国的互市中,忍气吞声的用部落出产的皮毛、牲畜还来了宝贵的盐和铁锅等物,然后想办法将铁锅砸碎后再制成铁箭头,一点点将部落中战士使用的箭头都换成了铁箭头。有了铁箭头,哈斯巴部落在狩猎过程中效率高了很多,并在部落之间的争斗中渐渐占据上风。哈斯巴部在黑金河上游,又发现了金矿,本来游牧民族对金子这种东西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道这种原金金矿的价值,但是哈斯巴知道这种东西的价值,他让部下找到铤而走险追求利益的夏国走私商人,用黄金换来了盐和铁器,实力增长速度变得快了起来。后来哈斯巴又冒险带领精锐部众,偷偷溜到夏国境内,连续屠杀了几个村子,掳走了几个乡间的铁匠,这一下子让哈斯巴部制造箭头的水平突飞猛进,终于让哈斯巴在各部中占据了主导位置。

夏帝国历169年秋,哈斯巴邀请各部首领会盟与格节河畔,在会盟中向各部首领痛陈厉害,说明各部在夏国的军事压力和经济掠夺下挣扎求活的现状,断言如果各部不能团结一心,早晚要被夏国掠夺式的互市政策和强大的军事压力逼迫的继续向北迁徙。首领们各怀心思,一方面不愿意迁徙到更北方的苦寒之地,那里的生存环境比他们现在生活的地方还要艰苦,更没有机会再获得来自夏国的各种物资;另一方面,迫于夏国的压力,他们确实一年过得不如一年,想要获得充足的物资,就要付出大量的牛羊皮毛等物资,而自己部落的生产能力就那么回事儿,羊群逐年在缩小,如果赶上灾年,更是要有人口被冻饿而死,使他们不得不去抢夺其他部落的牛羊、人口和草场,这让部落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

哈斯巴在会盟中,与各部落首领促膝长谈,他的睿智确实影响了一部分部落首领,让首领们认清了现实,也同意合并各部成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在个别部落首领眼里,哈斯巴不过是做着皇帝梦的野心家罢了,但是这些部落首领很快就被哈斯巴部纯美的马奶酒灌醉,睡梦中被割断了脖子,脑袋成为会盟成功的祭品,部众被亲哈巴斯部的部落首领们瓜分一空。

夏帝国历171年秋,哈斯巴再次在圣水湖畔组织部落首领会盟,研究建国事宜,夏无忌作为一个刚从北方大山中走出来的小部落首领,参加了此次会盟。夏无忌当年十五岁,该部本名虾部,因其居住的大山中,有一条溪流盛产的一种鳌虾得名,哈斯巴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认为虾太难听了,并且虾这个名字也不符合夏无忌孔武有力的形象,就给他改名夏无忌,部落也改名为崇山部。

夏无忌虽说勇猛过人,智慧也不差,但是绝对不是老谋深算的哈斯巴的对手,几番言语上的交锋过后,哈斯巴的睿智和雄心壮志,征服了夏无忌,于是夏无忌便成了哈斯巴的铁杆拥趸。

夏帝国历172年,第三次会盟在圣水湖畔召开,各部终于迫于夏国的军事压力,以及哈斯巴部疯狂扩张的压力,同意建国一事,哈斯巴便用自己部落的名字命名了国家。

虽然国家成立了,但是各部还是保持了高度的自制,哈斯巴只是在各部产生争议的时候,出面调解,并让各部努力扩张,在夏季时将牲畜赶到更北方的荒原上放牧,秋季再长途跋涉返回原来的栖息地,这使各部在草场上的冲突变小了,牲畜群也慢慢变大。

建国之初,哈斯巴并没有声张,而是一直保持低调,并告诫各部在于夏国的互市中保持克制,以一个谦恭的态度去与夏国接触,这在很大程度上麻痹了夏国朝廷和军队,认为东北已经被夏国强大的军队打怕了。在经济控制上就逐渐放松了警惕,哈斯巴便在互市和走私中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哈斯巴又通过走私商人,提高了鞣制皮革的工艺,这就让他拥有了制造皮甲的原材料和能力,使哈斯巴部和完全归附在他周围的各部实力


状态提示:第16章哈斯巴往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