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四十二岁的现代灵魂被塞进二十四岁的王莽身体里时,这个时代注定会发生些许改变。
最先发现这个改变的是王家的仆人。
阳朔三年(汉成帝年号,公元前22年)的魏郡王氏,靠着孝元皇帝的皇后、如今的皇太后王政君和大司马王凤的权势,已经是当世乃至大汉历史上最为煊赫的外戚家族。
家门之盛,加之无人约束,王氏子弟们一个比一个豪横,一个比一个奢靡。每当他们出门时,整个魏郡的鸟兽和青苗都在呼喊着同一句话:
啊我死了!
祸害完鸟兽和青苗之后,他们不知足地又把手伸向长安的朝廷,拿官职和爵位玩起了盲盒。
王甲开出了一个太守,王乙开出了一个列侯,王丙开出了一个将军,只有王丁运气最差,只开出来一个小小的县令,只能垂头丧气地去洛阳上任了。
身在这样的家族中,年轻的王莽自然也免不了沾染上这种习气。直到他在一次飞鹰走马时意外落水,被救上来之后,王家的仆人们惊恐地发现,王莽变了。
仆人端来热水时,王莽会礼貌地说谢谢;婢女帮他穿衣时,王莽却没有趁机揩油;兄弟喊他冶游时,王莽会婉言谢绝;族人们夜中笙歌时,王莽在对灯夜读。
不仅如此,王莽还将原先自己收藏的珠宝玉器名贵物件,尽皆变卖换成了粮食送予周边贫民。就连散粮时因为衣着简朴,被不知道他身份的人冒犯,他都丝毫不计较。
听说此事后,魏郡乃至冀州,上至刺史下至闾左,都难以自禁地热泪盈眶。
盼了多长时间了,泰一神开眼,王氏总算少出了一个祸害乡里的二世祖了。
尤其是冀州刺史感触最深。马上又是要举孝廉的时候了,因为王氏的权势,州中的孝廉惯例是少不了王家的。
但是吧,就王家的那群混世魔王,给他们吧,不仅良心上过不去,还容易被人指着鼻子骂。这要是不给吧,那这一任刺史就干到头了,可以收拾收拾准备为国戍边去了。
所以可想而知刺史这个愁,也更可想而知当刺史听说王莽的洗心革面后,那个激动到荡漾出彩虹的心情。
于是,王莽落水后的第二十天,年轻的他就成为了冀州公认的孝廉,公车送进长安找他的大伯和姑姑去了。
与之同行的还有冀州刺史给大司马的一封书信,信中委婉地提了一下自己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把王莽教化成这样一个谦谦君子的,又顺便更委婉的提了一下自己想要把这份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的意愿。
大司马王凤读完信之后大为感动,当即把这位热心教育事业的冀州刺史提拔成了他想要的两千石文教事业一把手。
只不过不是太常也不是太学祭酒,更不是五经博士,而是更加专业对口的魏郡王氏的特聘私塾讲师,担任王氏一族文教事业的一把手,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遂了刺史的心意。
毕竟区区一个破刺史,年俸拢共才六百石,有什么好当的?本大司马私人每年掏两千石的束脩给你,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不管刺史接到诏令后是哭还是笑,王莽都已经开始了他在长安的郎官生涯,并且因为他的出色表现,大司马王凤对这个侄子是怎么看怎么顺眼,怎么看怎么像“吾家千里驹”。
但王凤不知道的是,站在他面前的确实是他们家千里驹的皮囊,可是内里早就换成了一个来自两千多年后的四十二岁的沧桑灵魂、久历风霜的人民教师、精明强干的教导主任、精通校园政治的行家里手、善于经营声望的道德楷模……
(王莽身体:我容纳不下这许多人!)
靠着精熟的养望手法和结合时代背景的具体实践,中年穿越过来的王莽在大汉朝混得顺风顺水。虽然对历史不怎么了解,连汉朝分为西东汉都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王莽逐渐将汉朝的权力慢慢攫取到自己手中,并一步步成为这片土地的扛把子话事人。
至于给科技树加点,你不能对一个中年大叔太过苛求。能鼓捣出来简单地造纸印刷酿酒,都已经算他博闻强识了。
总的来说,从一个家族庶子,依靠个人的奋斗和时代的进程,成为了堂堂摄皇帝。这种穿越经历,不管放在哪个网站哪个频道的哪本里,这都是妥妥的主角模板啊。
所以,当主角得知自己疑似被人陷害后,主角的眼睛就开始眯了起来。
眯眯眼的都是怪物,深知这一点的赵羡也不敢出声打扰。
但干坐着也实在无聊,桌子上那张鸡蛋灌饼也着实得香,赵羡一个没忍住,手就伸向了筷子……
两个没忍住,拿筷子的手轻轻抬起……
三个没忍住,抬起的筷子无声地摸到盘子边缘……
四个没忍住,盘子就空了……
几几个没忍住,赵羡噎得一阵咳嗽……
什么叫对比,这就叫对比。一个穿越者几十年如一日克己养望,为了登上时代的最高点奋斗不止,眼看就要改朝换代当皇帝了。而这边这个穿越者弱得一批,穿越过来最大的理想就是抱住位面之子的大腿混吃等死,甚至现在馋一张鸡蛋灌饼差点没噎死。
如果赵羡是哪部历史的主角,怕是作者已经气到要换主角了。
被赵羡惊天动地的咳嗽打断思绪的王莽回过神来,笑了笑,挥手让在远处候着的内侍送来一杯茶:“尝尝,让人特意从蜀中运来的茶叶。”
赵羡接过来几口灌下,抚了抚胸口,把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