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五代迷情下集>平边1策计定江山社稷

为了不让于清看出自己想逃跑的意图,李俊臣来了一招声东击西,大吼一声道:“于清,我要送你上西天!”

言罢,虚晃一招,将手中的七星宝剑向于清投掷过来。

赵匡胤手疾眼快,生怕于清遭到暗算,疾呼道:“于大哥小心!”同时,飞身挡在于清前面,盘龙棍一搅,将宝剑缠住。

李俊臣抓住时机,身形一闪,化着一团黑雾。

于清看得分明,大喊:“不好,中计了,这厮要逃!”

等赵匡胤明白过来,冲上去时,李俊臣已经不见了踪影。

于清气得直跺脚说:“他妈的,又让这厮逃了!”

赵匡胤不明就里,四处寻找,见到北汉军队就一阵猛打。

于清说:“算了,元朗,李俊臣使的是东瀛忍术,找不到的!”

于清将七星宝剑收好,说道:“元朗,这是你姐姐的剑,见剑如见人,希望你姐姐在九泉之下能保佑我们杀了李俊臣。”

眼看世宗带领的人马越战越勇,北汉军队却溃不成军。

刘昱急忙遣人向契丹大将杨衮求援。

没想到杨衮不但按兵不动,反而反唇相讥道:“哼!你们皇帝不是厉害得很吗?怎么会来求我?”

适逢大周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义成军增援世宗,两军会师,周军士气更盛。又连续斩杀了北汉几员大将。

杨衮不肯增援,刘昱见大势已去,带领残兵败将向晋阳方向逃跑。

世宗率领部队穷追不舍,一直追到高平城。

眼睑天色已晚,将士们激战一天已经疲惫不堪,世宗才鸣金收兵,下令三军将士原地修整,明日开拔晋阳,攻打北汉皇帝刘昱老巢。

当天夜里,在于清、李重进,赵匡胤等将领的建议下,世宗下令将逃跑和投降的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人斩首,以儆效尤。

世宗此举,三军震动,见皇上杀伐果断,再也没有人敢违抗军令。

次日,周世宗命令军队开赴晋阳,将晋阳围困。

但是晋阳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周军连续数日攻城,不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而伤亡惨重,在加上粮草不济,世宗只得班师回朝。

高平一役,世宗大获全胜,而北汉元气大伤,契丹方面杨衮也惧怕于清,领兵北返契丹。不久,刘昱郁郁而终,从此,北方对大周的威胁得以解除。

回到汴梁后,世宗柴荣认为于清再以平民的身份出入朝廷,不能参政议政,很不方便。他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和于清谈谈,将自己想法告诉他。

这天,皇帝柴荣和于清在御花园讨论道主的《道德经》,当读到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一部分时,郭荣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他对于清说道:

“哥哥久在宫中帮助朕,朕既为皇帝,常言道:纲常有道,道纪不能废。哥哥已庶民身份出入朝廷宫室,朝中文武多有非议。”

“哦!依皇上之见,该当如何是好?”于清问道。

柴荣说道:“昔杨邠有属僚,曰王朴者,状元之才,志虑忠纯,文才出众,崇尚黄老之说,贯有先见之明,朕很是欣赏。

乾祐年间,朴预见杨邠有祸,恐殃及己身,乃遁于山林。朕喜朴之材,曾于治潭州之时遣人寻之,未果。”

“皇上宅心仁厚,选贤任能,乃国家之福!”于清说道。

“可不是吗?朕早年曾一睹王朴之容貌,甚是奇伟,和哥哥确有几分相似。”柴荣继续说道。

“哦?”于清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果不其然,只听皇帝继续说道:“哥哥姓于,朕得到哥哥的辅佐如得“一”也,于得“一”曰“王”。朴者,道常无名,哥哥无名之朴神功威震宇内,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依朕之见,哥哥不如化名王朴,朕许以哥哥一官半职,这样一来,哥哥在朝中宫中行走就方便多了。”

于清思虑良久,觉得皇帝言之有理,就同意了柴荣的建议。

柴荣问道:“哥哥以为授予几品官衔较为合适?您看正三品侍郎之职如何?”

于清说:“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刑法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不可措手足。皇上登基不久,任用官吏应该lùn_gōng行赏,我一直都没有什么战功,官衔不宜过高,以免难以服众。”

郭荣说:“如果官阶过低,按制度不能自由出入朝廷,要不就给予您一个正五品的左谏议大夫吧!”

于清点头说道:“皇上这样的安排比较妥当,那我王朴就当一个谏议大夫吧!”

“哈哈!”

两人会心一笑。

于清行君臣之礼,跪拜道:“臣,王朴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爱卿免礼,平身吧!”郭荣说道。

礼毕后,二人又是哈哈大笑。

从此,于清在公开场合就以王朴的身份出现。

皇帝和于清经常讨论平定天下,治国安邦的大计。于清进献了平边一策:

“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


状态提示:平边1策计定江山社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