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是叶林福二孙子叶明泽大喜的日子,家里来了很多宾客。七大姑八大姨,只要沾亲带故的都被奉为座上宾。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都是农家人,也不太讲究。邻里乡亲的随礼五花八门,有拎一篮子鸡蛋,拿一块自制麻布的,也有提着一把蔬菜就上门的。叶明泽大伯和大堂兄负责收礼,不管收到什么,都给一个笑脸。
叶明泽家在叶家村也算得上是富户,村里比他们家好的没有几户,自然宴席也比大多数人家要好一些。中午小宴就上了九个大碗,肉菜占了一半,每碗菜都冒头。请的厨师是这附近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吃宴席的都甚是满意。
终于到了迎亲的吉时,叶明泽穿着大红色吉服,骑在高头大马上,容光焕发。
陈官媒一声“吉时到”,迎亲队伍立刻开始启动。霎时,唢呐齐鸣,锣鼓喧天。
迎亲队伍不断向前移动,叶明泽几个十岁以下,七岁以上的堂弟堂妹被赋予重任,时不时撒些用油纸包着的喜糖、喜果和喜饼。这可乐坏了小孩子,纷纷争抢。
叶明溪和叶明江两兄弟作为叶明泽的亲兄弟,自然也在迎亲队伍中。两人每隔一段路,就撒一把铜钱。每当此时,旁观的大人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争抢的行列,甚至抢的比小孩子还要起劲。多数村民都不富裕,白得的铜钱谁不喜欢?
蒋敬之在叶家村买的宅子更名为蒋宅,一进院落,和叶家差不多大,都是泥瓦房,座落在村东,有六七成新,离叶家只有两百多米。
不到十天的时间,蒋宅只经过稍微修葺,内里布置很简陋。
蒋敬之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全福男子杨伯为他装扮,送上祝福。大兴朝男子嫁人不需要开脸、盖红盖头,也不用坐花轿。
杨伯仔细询问蒋敬之,很快就按他的喜好梳妆完成。透过铜镜,蒋敬之看到自己一身大红袍服,原本略微苍白的脸色,被特意施加的淡粉色面脂掩盖,抹了口脂的嘴唇饱满有光泽。原本就眉眼柔和的脸庞,薄施脂粉后,更凸显出他温文儒雅的气质。
真是不一样了呢!蒋敬之望着镜中的自己,颇为感叹。
蒋敬之现在呆的这间正房,是特意收拾出来的,没几样家私。今天他就在这里发嫁,以后住在叶家,这里能用到的时候很少。
眼看吉时将到,外面隐隐约约传来喜庆的唢呐声。杨姑婆和全福对待嫁新郎蒋敬之进行最后一次检视。待一切妥当后,奶娘家两个儿子张森张林,将充作他的娘家人送嫁。
不到三百米路,很快就走完,叶明泽下马后被拦在蒋家大门外。
别看蒋家没几个人,战斗力却不可小觑。众人集思广益,才堪堪能应对他们五花八门的刁难,最后祭出红包大法,叶明泽才被允许见新嫁郎。
蒋敬之背对着窗,阳光透过窗缝洒在他身上,整个人熠熠生辉。
看到这样的情景,叶明泽毫不掩饰自己的笑意,大步上前,一把抱起蒋敬之,朝外而去。
蒋敬之没有抗拒,双手环住脖子,把脑袋搭在他肩膀上。两人之间好似有着无形的屏障,将旁人隔在外面。直到蒋敬之被放在马上,众人才算回过神来。
大件嫁妆早在几天前就搬进新房,剩下的衣裳布料首饰之类小东西,塞了满满一抬,由这次新买的下人青山挑着,迎亲队伍再次启动。
两人共乘一骑,叶明泽一手抓着缰绳,一手搂着蒋敬之,在吹吹打打中,队伍绕村一周后才拐向叶家。
二堂弟叶明湖见迎亲队伍快到叶家,赶紧招呼早就做好准备的兄弟们点响爆竹。
叶明泽拿过陈官媒手中的大红色绣球,和蒋敬之一人握一头,在爆竹声声中,齐齐走进喜堂。那里叶父叶母高坐中间,爷爷奶奶坐在两边下首。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一轮仪式下来,两人都有点恍惚。
明泽稍作休息,就起身去外面陪客,只留一屋子弟妹陪着蒋敬之。
离开席时间尚早,叶明泽被一些和他同龄的亲朋好友拉着,说说笑笑,时不时被几个已婚的小子调侃几下,倒是挺乐呵。
新房这边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二十多平米的房间,被一架双开屏风隔开。外间放置着一张矮榻,几把长椅。十几个小孩把外间塞得满满的。
最大的孩子也不过十来岁,最小的还不到五岁,正是好动的年纪。闹腾的厉害时,蒋敬之耳朵嗡嗡直响。叶柳看这也太不像话,赶紧帮忙安抚。
蒋敬之从箱子里翻出一大袋子干果零嘴:“小妹,再拿两个果盘。这是我让人带过来的南方特产,不多,你装一盘叫人送去大堂,再装一盘给这些小家伙,都尝个新鲜。”
“哎,大嫂真好!”叶柳一声招呼,叶明溪就颠颠地过来,装了一大盘子,又颠颠地走了。
小孩子们本来一边吃着花生豆子,一边打闹着。等蒋敬之另装了一盘子,只有几样他们在外面铺子里见过,大多数都不认识。
小孩子有着自己的一套,不认识不要紧,只要想想那些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可能吃到的零嘴,那没见过的岂不更稀罕?
小孩子们也不打闹了,除开几个太小不懂事的,直接上手抓之外,剩下的都围着桌子,睁着乌溜溜的眼珠,眼巴巴地望着叶柳和蒋敬之。
蒋敬之长相温和,孩子们都不怕他,有几个小不点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