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永历十四年>第85章两广英烈

就在靖南军清查人口,整训士卒的同时,明军攻取梧州阵斩马雄的消息迅速在两广蔓延。

永历朝廷在两广的余部得到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

广西玉林明朝平东将军陈兆典余部梁八,李雄振二人闻得明军攻占梧州阵斩马雄,激动的热泪盈眶,两人遂决定立刻带着陈兆典的灵牌赶赴梧州,想要向李兴借马雄人头祭奠陈兆典。

李兴听得梁李二人率军来到梧州,遂向郭之奇询问二人来历。

郭之奇闻言大是感叹,满目含泪道:“我大明孤忠何其多矣,”遂向李兴备言陈兆典生平。

陈兆典者广西玉林人,本是明朝游击将军,后永历在肇庆登基,他即奉诏入卫。

永历三年清军攻两广,陈兆典在肇庆和清军殊死拼杀,相持两月,最终因寡不敌众退入梧州。

永历五年因永历帝奔逃安隆,梧州被清军攻破,陈兆典屡战屡败,最终退至玉林,广结乡党,招纳义士,在山鸡坪一带坚持抗清。

然而清军人多势众,筑寨围山,至永历十年,玉林明军最终弹尽粮绝,山鸡坪被马雄攻破,陈兆典誓死不降,最后在梧州被清军杀害,而梁八和李雄振皆是陈兆典部将。

李兴闻言之后亦是感慨,连忙起身快步出府相迎,便是衣角带翻了案几上的茶盏也浑然不知。

梁八和李雄振见数名卫士簇拥着一年轻人走出府门,心知是李兴到了。

二人连忙拜伏于地大哭道:“李帅能用马雄头颅祭奠故平东将军,我二人必效死力,虽死不悔。”

此二人皆是抗清义士,李兴怎肯受他们的礼,连忙抢身将二人扶起,温言道:

“二位将军于千难万险之中尚能矢志不渝,正是李某之楷模,故平东将军为国死难,然此时马雄授首,本帅已决定于中元节于白云山祭奠英灵,届时马雄人头二位将军自取之。”

梁八和李雄振见得李兴对陈兆典推崇备至,当即表示要加入靖南军,李兴自是无有不许,便令他们先率军在梧州驻扎,至于军械粮草则由军帅府拔给。

而肇庆西北开建一带活动的庆丰伯李广恩闻得明军恢复梧州,歼敌逾万,他虽有心入桂,然而却心存疑虑。

他本是东勋李成栋的部下,李成栋反正之后便归了明,后来李成栋父子相继被清廷斩杀,其所部军马纷纷叛明投清。

时有人力劝李广恩投清,然他却拔刀怒斥道:“我虽是个粗人,却不是反复小人,这世间哪有先降后叛,再降再叛的道理。”

然而当时清军攻势猛烈,李广恩虽然拼死抵抗,却是屡战屡败,不得不退入肇庆的开建一带。

后来李定国大举入粤,李广恩便接受了李定国的招抚,授封庆丰伯,令他在肇庆牵制许尔显。

自清军三路入滇,明军主力退出两广,李广恩部遭到清肇庆总兵许尔显重兵进剿,无奈退入开建山中。

收到明军阵斩马雄的消息后,他却担心这次明军东征,会如同前者晋王东征广东一样虎头蛇尾,故此犹豫不决。

其妻赵氏苦劝,今困守山林,粮草军械俱是短缺,不若前往梧州,便是战死沙场,也好过饿死山林。

在妻子劝说之下,他终于决定,率领千余部下直奔梧州的怀集。

这些明军有的近千人,有的数百人不断地涌入梧州。

至七月七日,也就是李兴决定建碑立书的第三日,进入梧州的明军达到近六千人。

对于这些身处险地,却能矢志不渝的明军,李兴自是无有不纳。

经过和李广恩,梁八,李雄振等人共同协商之后,李兴便决定成立靖南军第四镇,以李广恩为镇将,梁八和李雄振副之,驻防岑溪。

李广恩初来之时,心中担忧李兴会夺他兵权,哪里想到李兴会加他为第四镇镇将,回营之后喜形于色地对其妻赵氏言道,李兴如此信重,吾必然以死报之。

让第四镇驻防岑溪李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些投奔过来的明军,由于长期困于山中,身体赢弱,根本不堪和清军野战。

而往来的商贾传言,清廷平郡王罗可铎率军已至贵州,正兼程赶往桂林。所以李兴便借机将第三镇调至梧州,令其驻守在梧州以北的苍梧,以提防清军南下。

除了李广恩等人率军加入靖南军广东仍有不少明军余部想要赶赴梧州,他们是高州神电卫一带活动的威远侯郭登弟、在海陵岛活动的靖氛将军邓耀、及海北道周腾凤、漳平伯周金汤,威定伯施尚义等人,不过由于清廷大军阻隔,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只得派遣信使至梧州请求李兴率军入粤。

短短几天,靖南军的数量如同滚雪球扩张至三万人,然而人数的极剧增加,带来的后果便是素质的急剧下降。

于是李兴便向知府宋广坤布置了一道命令,这个命令就是让宋宋广坤从靖南军老兵之中挑选一些人出来担任靖南军的抚军使,并于各镇设宣传司。

“抚军使,宣传司”这个名目可是新鲜得很,宋广坤闻所未闻,一脸不解的看着李兴,惊愕道:“何为抚军使?”

“抚军使的意思,便是在士兵中进行生活上,文化上对士卒抚慰教育让他们知道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

“宣传司,顾名思义,便是向士兵们宣传清军的残暴,以及靖南军代表的则是正义的一方。”

“至于如何宣传,则可以用戏曲的形势进行,在士兵们训练后,可以给他们表演一些反应清军残暴的戏曲,务


状态提示:第85章两广英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