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电子学的发展应该是从电子管起步,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在孙元起先前的时代,别说电子管了,晶体管都很少见,几乎常见的设备上都会使用集成电路。可是眼下,估计连电子管都还没有问世吧?
想到这里,孙元起有些头痛,试探着问:“现在……有物理学家发明二极管、三极管么?”
“二极管?三极管?那是什么?!”罗西教授一头雾水。
孙元起以手扶额,呻吟道:“组建实验室,与其说研究无线电技术,不如说是研发电子元器件……”
戴普教授不是这个专业的,是个门外汉,不知道深浅,小心翼翼地问:“这,很困难么?”
“嗯,非常困难。乐观地估计,在未来两年内,只能掌握无线电相关理论,初步完成前期的电子元器件研发;五年内,大致可以在实验室完成无线电广播的试验;至于真正的应用和推广,至少在十年左右。”孙元起觉得这个实验需要花费十多年时间,周期太长,估计也会打退堂鼓。
罗西教授听了之后,却是一脸振奋:“总共才需要只要十多年?那不是非常顺利么!1860年的时候,英国人斯旺就发明炭丝灯泡;1879年,我们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先生才把白炽灯的寿命延长到四十小时以上;1882年,才发现用i本八幡竹子做灯丝最好,并成立爱迪生电灯公司;之后很久,电灯才进入i常生活……从发明到应用,就花费二十多年!”
“八幡竹子?”孙元起虽然对具体时间不太熟悉,对于故事却是从小听到大的,只是对其中的“八幡竹子”很陌生,所以下意识的问一句。
“是啊!我们现在的灯泡里,都是i本的八幡竹子。”罗西教授指了指客厅壁上的白炽灯。
“还是竹子啊?”孙元起有些吃惊,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想到用双线圈钨丝做灯泡?
事实上,在1910年,美国人库利兹才发明钨丝灯泡;至于双线圈钨丝灯泡,则是1931年i本人三浦顺一发明的。这也是后来在全球广泛使用的白炽灯灯泡。
看到罗西教授很肯定的点头,孙元心中一喜:嗯,这可以做做文章。便开始筹划实验室的相关事宜:“戴普教授,如果成立联合实验室的话,最好实验室分为四个分室,一个继续探索无线电相关理论,一个负责研发相关设备;另外两个专门研发新型电子元器件,一个负责电子管,一个则是尝试晶体管。估计启动资金会比较庞大……”
“没问题!”坐在一旁的校长拍板定音,“我们希望能尽快看到详细的计划书和筹备方案,如果可以的话,现在就可以进行前期筹备工作。”
孙元起对于雷厉风行的效率非常佩服,相比之下,耶鲁就有些按部就班了,于是也不客气:“计划书和筹备方案,我会在一周内提供给校方。同样,我希望在这两周之后,也就是我前往麦吉尔大学之前,负责研发电子管的实验室可以开展工作!”
两周后,被授予荣誉哲学博士、讲座教授的孙元起,向新成立的电子学联合实验室提交一份《关于白炽灯的几点改进意见》,匆匆离开了,踏上了前往麦吉尔大学的火车。麦吉尔大学开学在即,作为讲座教授的孙元起还有一门课程的任务,同时,卢瑟福已经眼巴巴地等了一个多月了。
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作为ipt负责人,元素实验室、电子学实验室主任,耶鲁、、麦吉尔等大学讲座教授,扬克·约翰逊博士的名字震撼了全世界的科学界:
1900年9月7i,出版社出版扬克·约翰逊博士的最新专著《无线通信系统概述》。随即《e》杂志发表书评,认为全书“用jing湛的理论和超前的眼光,集中讨论了蜂窝的概念、移动无线电传播、调制技术、多址技术及无线系统与标准,并结合理论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jing辟的论述和独到的预言,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堪称无线通信领域的‘圣经’,该领域的所有从业人员必须也必然要通读该书。”
1900年10月23i,电子学实验室宣布,根据扬克·约翰逊博士的方案,制成充气双线圈钨丝灯泡,平均寿命在600小时以上,是原来竹丝灯泡的5~10倍。
1900年11月11i,电子学实验室将新取得的充气双线圈钨丝灯泡专利授权给爱迪生电灯公司使用。为此,爱迪生电灯公司将向支付一笔不菲的专利使用费,其中包括一项别人认为是鸡肋的专利“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电子学实验室设立“爱迪生电子学讲座教授”席位,首任教授由扬克·约翰逊博士出任。
1900年12月25i,扬克·约翰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