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美食系神豪>187章上映中

李洋的救赎身为知名导演张星的最新电影作品,自然是受到了张星导演众多粉丝的关注。

毕竟导演张星是国内第一位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国产导演,自带光环,圈粉一大波。

张星导演的作品以揭露黑暗,记录现实而闻名,内涵深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镜头视角,他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导演,拍摄电影的主要目的也是记录时代,通过电影这个媒体唤醒更多人对于人生进行思考。

张星导演的粉丝群体主要是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高级知识份子,高校学生。

这些人的共同特征都是理性,有社会和人生有着更深刻的自我认知。

因此他们接受起张星导演的电影,毫无障碍。

这也可以用吸引力法则来解释,同一频率的人,更容易吸引到同一个频率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肯定喜欢和志向远大的人做朋友。其它混日子的人,可能就认为这些有志向人在装比。

这就是典型的人的频率不一样。

也可以用“夏虫不可以语冰”来解释。

人毕竟都是自私的,对与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事物,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反驳,而不是去学习,去接纳不同的意见。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偏见的原因。

李思远就是一个很喜欢思考人生的人,他会经常对自己最近的生活进行反思,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得失。

身为帝都某高校985的一名学生,他对于精神世界的建设,要远远重视于其他人。

不能理解他的庸俗的、混日子的人,可能觉得他的生活太过于无聊。

为什么要反省自己?

有用吗?

正经人谁写日记?

李思远看过导演张星所有的电影,觉得这个导演十分厉害,通过电影里的小细节,通过刻画某些人的生活日常,就能暗示、反映出很深刻的道理。

李洋的救赎这部电影一开始预售,他就抢到了一张首映的电影票,为了在第一时间看到张星导演的新作。

通过预告,张星知道这部电影是监狱题材,一个很少有导演拍摄的题材。

一般来说,这类监狱题材的电影都是恐怖片,警匪片。

暂时抛开脑中的各种思绪,李思远开始认真地看起了这部电影。

首先,这部电影的画面感就吸引住了李思远,让他沉浸了进去。

开篇主角妻子搞外遇,中间李洋又含冤入狱,看到这里,李思远大致就明白了这部电影要讲什么。

监狱,肯定象征着什么。

当看到李洋在监狱中受到重重压迫,李思远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同时,他也注意到了电影中的另外一个配角,瑞德。

一位中年大叔,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服刑岁月,到了该出狱的时候,却变得麻木,不愿意出狱。

瑞德已经习惯了监狱中的生活,在这里,他是很有威望的老大哥,能够带给监狱中的众人,一些外界没有东西,可以给监狱里的人烟酒。

因此,很多人都需要他。

瑞德在这种情况下,渐渐习惯了一切。

因为,承受监狱里这一切的,又不是他一个人。

大部分人在监狱中,过得比他还惨。

某种程度上,瑞德在监狱中获得了安全感。

看到这里,李思远明白了这部电影的主题——体制化

社会和监狱都是一堵高墙,处在这个环境里的人只能去适应,去习惯它。

适应了环境的人,就能过得很舒服。

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

即使是自由,在失去了一段时间后,人也会变得麻木,渐渐无视自由。

监狱里的人就是这样,从一开始的绝望愤怒,到之后的平静适应,再到最后的自得其乐。

但有些鸟儿终究是关不住的,他们的每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

最后心向光明,渴望自由,本身无罪的李洋,成功越狱,重获自由。

看到这一幕,李思远高兴地都要跳起来了。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李洋和瑞德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瑞德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环境,在监狱中他的地位还相对较高。

但一旦进入了社会,他就将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而李洋,有着顶尖的智慧与超凡的勇气,在什么环境,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由。

某种程度上,李思远就想成为像李洋一样的人,逾越社会强制加给他的各种规则,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电影放映完毕,李思远久久不能自已。

这次的观影体验是他看过这么多电影之中,最为绝妙的一次。

他完全理解了张星导演想要在电影中表达的一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读懂了电影的主题。

某种程度上,他都想说自己是张星导演的知己。

这部李洋的救赎,必须吹爆。

很快,李思远就在自己的社交围脖、豆瓣、朋友圈发表自己的观影感受,受到了大量点赞:

“吹爆,这是我距离张星导演拍摄的电影主题思想最近的一次,这是一部关于人生三观的电影,值得每一个人观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去探究自我人生更多的可能。”

“我觉得这部电影给9.9分毫不为过,期待大家都去支持一波张星导演的这部新电影,绝对会让你不虚此行。这部电影的画面看得十分舒服,可以看到剧组的诚意,花了大功夫拍摄。”

“李洋对生活和自由充满向往,


状态提示:187章上映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