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台词课>第3章语气的学问
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

他是去广州,还是去长沙,还是去上海?

决定你的语气的有七大元素:言语交流、言语动作、言语目的、言语逻辑、言语态度、言语形象、言语内心节奏。

我们先来看言语交流:

说对白时要注意交流对象和人数,好比是指挥员在给不同编制不同人数下达动作口令时,字音长短与强度均不同。你的交流对象是单个人、几个人、几十人、几百人或想象中的人,其语调都会产生变化。或自言自语或旁敲侧击,或高声呼喊或平声静气。交流对象不同则语调不同。

例句:

(1)老张你最清楚,你说该怎么办?(一个人的)

(2)还有你,你-你们怎么不说呀!(多个人的)

(3)我该怎么办呢?难道我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自言自语的)

(4)有人偷吃了我的瓜,让他半夜上茅房拉肚子。(指桑骂槐)

(5)噢,上帝呀,救救我吧······(想象中的神灵)

(6)乡亲们,我们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大会演讲)

我们再来看言语动作:

言语动作具有达到目的的行动性。演员在读到剧本人物对白之时,先应找到角色人物的言语动作,才能相应地找到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准确动作。而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言语动作也不尽相同,例如大家都同样看到工地水管子在哗哗流水,每个人说出来的话,言语动作却不一样。

例如: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怎么没人管呢?(抱怨指责)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你们赶快去修!(指示命令)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应该修一下了。(提醒建议)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可要修好哇······(叮咛属托)

这工地的水管子哗哗流水,再不修停工罚款!(恐吓威助)

言语目的

语气受言语目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嘴里说的其实正是心里想的。任何人说话都不会无的放矢,尤其是那些拐弯抹角的双重性言语,看似废话,其实都有目的性。言语的目的性与潜台词有直接的关系,找到了潜台词,也便找到了言语的目的性。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除去平铺直叙地指示命令以外,更多的是探究、掩盖、躲闪、试探铺垫、征询反问、引导诱劝的语势。

例如:台词(角色的话)潜台词(言语目的)

你-吃饭了吗?(别人我不想知道,我只想问你吃没吃)

你吃-饭了吗?(你到底吃没吃饭,跟我说实话吧)

你吃饭-了吗?(我没问你吃水果喝汽水什么的)

你吃饭了吗-?(我上哪儿吃饭去呀?我能吃饭吗?)

我们再说说言语逻辑:

语气受言语逻辑影响主要体现在有问有答上面。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能答非所问。言语有来有往才符合逻辑。言语逻辑是人在说话时正常的心理反应,例如电视剧《罪证》里,罗培石面对着妻子的关爱,却狂躁地叫喊着:“医生!医生!我又不是你的病人,我是你的丈夫!”看起来似乎不符合常人的言语逻辑,却恰恰符合这位因杀人灭口,怕事情败露而心虚烦躁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逻辑。

表现在重音与停顿上的语气变化如:

此人饶恕他,不得处以极刑。(因同情他而给以宽恕)

此人饶恕他不得!处以极刑。(因痛恨他而要求严惩)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因厌烦而写逐客令)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因想蹭饭唅而改成留客令)

孩子,你要是再骗我,那就是杀了我了。(给人错觉,以为四凤一贯地骗了鲁妈多少次了。重音不符合逻辑)

孩子,你要是再骗我,那就是杀了我了。(这世上别人都在骗我,唯独我女儿你不能骗我,重音落在你是符合逻辑的)

我们再聊聊言语态度:

人说话时的态度积极不积极,对于语气有直接影响。还有主动说话与被动说话,想说话与不想说话,心情好的时候说话与心情不好的时候说话,语气截然不同。就以最简单的问你好为例吧,可以有兴高采烈的,也可以有漠然冷淡的;积极主动的,也有很不情愿的或者敷衍了事的······问候老人家您好,问候小孩子你好那种关爱的语气也不一样。

哎你好!你好,你好(积极主动地)

哎哟-你好哇!真想死你啦!(兴高采烈地)

嗯。。。···你好。(漠然冷淡地)

老板早,老板好,老板早晨好!(奉迎地)

噢,好,好,你好,你们好。(敷衍地)

大妈您好吗?(尊敬地)

小朋友你好哇!(疼爱地)

你好哇!跑这儿来躲债来啦!(凶狠地)

你好哇······我们可不行。(嘲讽地)

现在我们说说言语形象:

在朗诵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的时候,当人们谈及某一事的具体情况,具体的声音与形态,具体的颜色与状况,当时的内心感受时,那种绘声绘色的描述,伴随着肢体表情动作与面部表情动作,其言语表情动作也非常形象化。这种形象化的言语描述,往往带着夸张的成分。三种表情动作协调统一,且全部带有形象感。

例如:大老虎、大狮子、大象、大蟒蛇、大鳄鱼、大恐


状态提示:第3章语气的学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