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君晟恭卑感恩,带着一纵妹妹,以及随从大方落座,一点都没有身为质子的自觉。
舜皇心中不悦,脸上和悦“晟儿现已回京,就按垣儿他们一样,与各位郡主、县主唤朕皇爷爷即可。”
不愧是夜王培养出来的狼崽子,这般能忍、从容淡定、不卑不亢、大方落座,真正像极了夜王。
尤其是那张如夜王一个模子出来的脸,让人看了就不喜。
自己明明只给他一张凳子了,也不提及他的妹妹,他居然也能做到欣然接受。
就像夜王十岁时,母后死在他眼前,他都能做到隐忍,然后一步一步的养精蓄锐。
要不是当年,自己一时不忍,怎么会让夜王长大,让他有要挟自己的筹码,从自己手中要走三个总督府?
大月八个藩王,除了夜王,其余藩王,都只有一个总督府,还是八个府城的总督府。
哪里会像夜王,三个总督府,就占了三十个府城,比附属国都大。
大月包括藩地,一共才一百四十个总督府,一千一百二十六个府城。
兵力更是三十万,大月皇朝除去藩地,也才百万兵力。
其他七个藩王的兵力呢,就是全部加起来才二十几万。
也就是说,其他藩王,一个藩王,只有三到四万兵力。
就是附属国,一国也才十到二十几万兵力。
大月皇朝加上藩王手上的兵力,都不到两百万,所以,夜王手上的三十万兵,是非常多的。
尤其是骑兵,堪比大月精锐。
“孙儿遵命。”君晟起身应下。
舜皇趁时询问“夜王这些年将夜国治理的很好,离开京城十几载,从未回京,也不知道他这些年身体如何,晟儿,你跟皇爷爷说说你父王吧。”
“晟儿遵命。”君晟应下,道
“父王这些年在边陲治理夜国,心中最是牵挂皇爷爷,每逢过年过节都会领着晟儿,母妃,诸位妹妹,以及宫里嫔妃,向皇城方向叩拜,愿皇爷爷身体安好。”
“晟儿这次进京,父王千叮咛万嘱咐,让晟儿好好侍奉皇爷爷左右,听候皇爷爷差遣。”
“若不是边陲实在公务繁忙,晟儿又年纪小,父王不放心,不然晟儿早几年就回京城了。”
文武百官一听,都感叹,夜王孝顺。
远在千里之外,都能在过年过节朝着皇城方向叩拜,祈求陛下安健,不是孝顺是什么?
唯独舜皇,他知道,君晟这话,就是在放屁。
就夜王那狼子野心,他不祈求自己早点死,造反,就该庆幸了。
一口一个边陲治理。
要夜都城是边陲,那他的皇城,与边陲有什么区别?
同样的边陲中央。
“夜王从小就孝顺,晟儿也被他教导的很好,以后大月有夜王跟晟儿守护,朕就安心了。”明成帝语气和善。
话里却是有话,让夜王父子俩好好的尽为人臣子的本分。
夜国未来的继承人,同夜王一样的能隐忍,一样的狠辣,这不是夜王教导的好,是什么?
要不是知道,君晟五岁就能杀的了狼群,斗得过猛虎。
自己一定会以为,君晟就一人畜无害的孩子。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句句都说夜王如何孝顺,而不是夜王这些年干了哪些丰功伟业。
这些话,表面上看着童真,实际上是道德绑架。
夜王孝顺又恭卑,奈何要治理边陲藩地,才无法送儿子进京。
明明自己是要他来京城做质子,可他偏偏说的好像没有质子这回事般。
“晟儿谨遵皇爷爷的话,一定会守护我大月皇朝繁荣昌盛。”君晟被夜王教的最多的,就是羽翼未丰满,必须隐忍。
舜皇让他守护大月皇朝,那他就是大月的臣子,还是一个非常听话的臣子。
“晟儿回京该庆祝,明晚宫宴,晟儿可协同各位郡主、县主进宫赴宴。”君晟的话,滴水不漏,自己与他再论,也不会从他嘴里撬出话来,还不如就趁机,让他退下。
大手一挥“晟儿跟各位郡主、县主一路长途跋涉,就先跪安吧。”
“晟儿告退。”君晟领着一众妹妹跟随从,告退。
君晟一行人一走,舜皇就将文武百官摒退。
待文武百官一走,就愤怒的将御案上的东西,全部扫掉
“逆子……。”
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夜王比以前更加的猖狂。
什么孝顺进贡,分明就是告诉自己,敢动他儿子,他就造反。
本以为,把他唯一的儿子召到京城,他就会收敛,谁知他反其道而行之。
明里暗里都是威胁,当今皇子都没有出现书童这样的随从。
夜王居然敢给他儿子配了一个伴读,一个书童。
关键是,他进贡的那些东西,让自己竟憋屈的,都不敢动他儿子。
真是气死了。
一旁负责伺候的大内总管,见舜皇发这么大的怒火,他怕他会气出什么来,便赶紧的退至一边,让手底下的公公,去传新进宫又得宠的林美人过来。
一炷香过后,从公公那里知道太和殿发生什么了的林美人,领着身边的宫女,到了太和殿。
没让人通传,而是直接走进大殿,走到舜皇身边福身
“臣妾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还在愤怒的舜皇,一见是新进的林美人,他缓和了不少的道
“爱妃怎么来了?”
“平身吧。”
舜皇心情不好,自然话就说的有些不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