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237,未来与筹码
“奥地利不需要意大利的统一者,你们也永远不需要!”
梅特涅首相,用一句振聋发聩的结尾,结束了自己的演说。
而他的听众法国人,既没有完全的认同,也并没有反感的骚动,只是互相对视了几眼,然后又用狐疑的目光打量着梅特涅。
这种怀疑,事出有因。
从远的方面来说,自从1494年查理八世命令法军开进意大利,然后和哈布斯堡帝国的马克西米利安皇帝开战算起,法兰西和奥地利已经围绕着意大利,前前后后进行了长达300多年的角力,在这种看似永恒的斗争当中,法兰西人对奥地利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也随之建立,有许多人坚定认为,奥地利占据意大利就是法国的大敌;
从近的方面来说,众所周知,拿破仑皇帝就是在意大利崛起的,1796年,他带着自己衣衫褴褛的军团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冲进了意大利,从此开创了他一生当中最辉煌的篇章。
而在成为皇帝之后,他刻意地创造了一个意大利王国(当然统治区域限于北意大利),然后自己加冕为国王,让自己的养子欧仁亲王在这里担任总督,让波拿巴家族也成为了意大利的王族。
虽然皇帝的事业随着1815年的战败而彻底灰飞烟灭,但是在场的帝国“遗老”们,还是很难忘记二十多年前波拿巴家族缔造的“意大利王国”。
就连波拿巴家族成员们,也同样对意大利念念不忘。
正是因为这种“意大利情节”,所以在原本的历史线上,拿破仑三世在瑞士跟着妈妈一起成年之后,一出道进入欧洲政治场上,不是在法国造反,而是跟着哥哥跑到意大利参加烧炭党暴乱,试图在意大利投机政治搞出一番大事业。
然而,兄弟两个的努力却在奥地利人的镇压之下化为了黄粱一梦,最后哥哥不幸染病身亡,他则不得不逃离意大利,成为了一个颠沛流离的流亡者。
恐怕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奥地利人的憎恨。
对意大利的好感和对奥地利的憎恨迭加在了一起,就让他成为了萨伏伊王室最坚定的赞助者,他一上台就通过各种方式援助撒丁王国,并且故意刺激奥地利,想要寻找打垮哈布斯堡皇帝的机会。
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已经腾出手来的拿破仑三世更加急切,而这时候,萨伏伊王室的伊曼纽尔国王和加富尔首相,也急不可待地希望挑战奥地利,加速意大利的统一,于是两边一拍即合。
于是,得到了幕后怂恿的撒丁王国不断在边境集结军队挑衅奥地利,而当时奥地利年轻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在这种外交压力下,不顾一切有可能的外交压力(他刚刚和沙皇闹翻),毅然决定要用武力去征讨可恶的萨伏伊王室,以此来重塑帝国摇摇欲坠的威望。
有意思的是,在开战之前,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曾经拜访过当时已经失势下野、隐居乡间庄园的梅特涅,而梅特涅此时已经病重接近临终,但是他还是努力告诫皇帝不要对萨伏伊王室开战,因为这极有可能暴露奥地利自己的弱点、同时引发法国的波拿巴皇帝下场支援,最终会让王朝陷入到巨大危机当中,导致皇帝在意大利的统治就此崩塌。
可惜,还不到30岁的青年皇帝血气方刚,已经热血上头的他没有把梅特涅的劝告当回事,他还是对撒丁王国宣了战,而拿三也真的履行了承诺,调集大军冲过了法国和撒丁之间的边境线,并且带领联军击败了奥地利,最终让奥地利承受了惨重的代价——帝国最富庶的伦巴底省份,就此被迫割让给了撒丁。
梅特涅的预言成真了。
但是梅特涅还有另外一个预言:帮助撒丁王国促进意大利的统一,将是波拿巴皇帝犯下的大蠢事,也将是法国政治上的灾难,它将最终失去自己在地中海世界的影响力。
这个预言,最终在1870年撒丁王国趁着法国在普法战争战败的机会吞并法国保护的教皇领,化作了现实。
总而言之,法兰西和奥地利这对老冤家,通过同归于尽的方式,共同促成了萨伏伊王室统一意大利的大业——而这种大业,本来是局促一隅的萨伏伊王室不可能完成的,至少不可能在短短十年就宣告完成,它根本就没有能耐靠自己打败奥地利或者法国。
可以说,意大利真正的国父在巴黎。
当然,在场的法国人们,都不可能看得到远在几十年之外的未来,他们只是出于自古以来对奥地利的敌意,以及波拿巴家族的传统判断,天然倾向于亲意大利一边。
哪怕梅特涅口若悬河而且说得好像确实有道理,但是他们却本能地不愿意赞同。
如果按照正常逻辑发展下去的话,历史可能会因为自己沉重惯性把一切拖回原有的轨迹,不过,好在这一次,时间线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量——一位哈布斯堡公主生下的波拿巴皇帝,登上了法兰西帝国的皇位。
艾格隆知道未来的“历史教训”,所以他完全认同梅特涅所持有的观点,他知道波拿巴家族给萨伏伊王室再多的援助,也注定是鸡飞蛋打,所以绝对不能与虎谋皮。
最重要的是,他对哈布斯堡家族,并没有普通法国人那种根深蒂固的敌意,他从小生长在奥地利,虽然并不愉快,但至少安全长大还接受了对于皇室成员来说一切必要的教育,他的母亲路易莎甚至现在还是帕尔马这个小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