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唐时混账>第118章争议

韩宁选择的这个山洞是个风水宝地,位于两山之间,只要拔灼是返回夷男的汗帐,就必然会经过这个山洞下面的道路,除非他是原路返回。趁着韩宁出去了,没事的两人干脆在那研究怎么设伏。李恽自是没这方面经验,但是好在以前电视剧上见过不少八路军伏击小鬼子的,联系一下此地的实际情况总是能有借鉴的地方的。

第二天晚上,李恽都准备睡了的时候韩宁回来了。在山洞里睡觉倒是凉快,只是没法洗澡,李恽扒光了自己穿个亵裤就准备直接这样睡,黄升给弄了块石板,躺着还是挺不错的,眼下已然是八月了,晚上蚊虫也不多了。

韩宁回来却带回来了好消息和两封信。好消息是第二批马已经到了,返回来送信的人是快马赶回来的,而且很凑巧的是,在经过独逻河联络点的时候在那休憩一会吃点东西,刚好就遇上了韩宁前去。交接完了信件后他被韩宁吩咐带着两个新罗女人返回,而且要尽快返回。毕竟危险很快就要来了,韩宁则是带着信件回来给了李恽。

其中一封自然是常时写来的,告诉了李恽马匹已到,目前仍然在朔州。朝廷的处置意见还没到,但是已经下旨让当地官员帮忙协管,等候朝廷的最终处置旨意。除了这些外还叮嘱李恽,既然马匹已经到手,需尽快赶回大唐境内,要防止曳莽狗急跳墙。

第二封信却是许敬宗发来的,告诉了李恽目前朝堂上对于他弄回来的马争竟的厉害,当然了这种争竟也只是在宰辅这一级别,其他的官员还没法参与到这样的大新闻中来的,就连许敬宗也是因为是太子右庶子的原因才能知道这里面的事情。

许敬宗信中还讲到:此事最终结果如何,郯王勿须过分忧心,朝堂争斗向来如此,最终的结果也肯定是双方各自妥协、退让一步罢了;王爷的帮助河北道百姓的愿望也是能部分达成的。政治就是妥协嘛,这个李恽还是懂一点的。

最后许敬宗告诉李恽,太子大婚过后一切都好;李泰和李恪目前也还算安分,郯王在外只需多注意自身安全就是了。

其实皇帝本人是不太想把马匹全部留在河北之地的,认为两万匹马全部都给了也不好,想分一些给其他地方。其时李恽的马只到了一批,不知道现在有四万匹了这些大人物会是个什么反应。而这些宰辅大臣们的意见也分成了两派,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自然是支持李二的,作为宰辅他们也认为应该要兼济天下,而天下本就不止一个河北道。

但是魏征和王珪等人则认为当年河北道受创较重,更需要这批马,而且郯王也明说了他弄回来的这批马是为河北道的百姓弄的,本就该给河北道。其实还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众人都明白却没人敢说:当年李二在河北道可是没占到半点好处的,损兵折将不说,最后刘黑闼还是李建成去平定了的,所以李二对这个地方心里是不太舒服的。这个时候就算是李恽给河北道弄了这么大一个好处,李二心里也是不太愿意的,怎么的也得给你分掉一些才能舒服。

但是魏征的嘴李二是说不过的,单挑不行干脆就改成了群殴,房玄龄长孙无忌也一起上。而且李二身边的人,当年在潜邸的时候可是一起经历过河北道的事的。在刘黑闼手下,罗士信、李道玄丢了性命,李绩也吃了败仗。当时的秦王府可是失了好大的面子,好不容易把刘黑闼给打得只有半条命了,最终的果子还让李建成摘走了。

现在虽然李建成早就不在了,但是李二包括李二身边的人,对于河北道心头的那口气可还没下去呢。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就僵持住了,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慢慢的耗着,反正马匹不是自己的,也不要自己出钱买草料来喂。

李恽是很想骂娘的,想了一下发现来送信的人都已经回去了,自己甚至都没法回信。只能站山洞口冲着一棵树骂了半天娘,弄得后面两人面面相觑的好不尴尬。说起来贞观朝都还是算是封建时代比较比较开明的朝代了,自己想做点事都特么的这么难,什么狗屁倒灶的事都能扯这么久,政治就是这么肮脏。

但是想了一下也没什么办法,任何时代都这样。自己既然来了,就只能去适应这些规则,或者自己做主去指定规则,但是偏偏自己又不是那个做主的料,还只能去适应这些规则,越想越特么憋屈。

没什么好主意的李恽也只能随他去了,自己目前还是只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比如说去宰掉拔灼。至于长安的事,就算是自己在长安也左右了那些事,何况现在自己离着万里之遥呢;但是要真是最后的结果偏离的太大了的话,那自己也不介意回去再胡来一回,你们居庙堂之高而不忧其民,那我就来帮帮你们呗,反正我大部分时间都很闲,闲着也是闲着嘛。

至于常时那边,李恽也能理解他的心情,自己要真是销号了,他也就基本上是个陪葬的下场。但是目前李恽只能说声抱歉了,前来送信的人带着两个新罗女人回去,常时应该就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了。而且自己既然决定要去做这个事了,那就做下去吧。

就像自己弄回去的那些马,尽管不能完全如自己得意,但是也能部分如意了。结果虽然不太好,结果也很重要,但是总比啥都不做没有结果的强。只能如此来安慰自己了,无愧于心就行,自己总不能白来一趟。

至于说杀了拔灼改变了历史进程啥的,那是我该考虑的吗,


状态提示:第118章争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