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言情总裁>皇后又打朕>第一百二十六章 谢文通到边关

小皇帝摆出宁可不狩猎、不要帝王仪仗,也要击退敌军的态度,对于天下人来说都是一种激励。

两位公主府和赵王府也各捐不少马匹,消息传出宫去,各权宦富贵人家纷纷捐马,马不够的花钱买马也得捐,没门路的托关系也捐。

钱明月让姚尊儒详细记清楚谁捐了多少,满京城张榜给世人看。

就连泰安公府都捐了三十匹马,徐平成更是捐了有一百匹,也不知道人家哪来那么多马,据说是有大义马帮借他的手,想效仿弦高。

算起来,功勋贵族成国公府算是捐得少的,连府里的加买来的,总共二十三匹。

钱明月日后不能骑马或者乘车,只能坐轿了。

她以前不肯坐轿,总觉得让人抬着不好,宁可用畜生,现在才知道,这年头畜生可比人金贵多了。

仅仅一天一夜的时间,就集合京城权贵之力,筹齐了四千匹骏马。由北门军一千名骑兵押运,带着一些军械和不多的粮草,轻装上阵,奔赴边疆。

据《梁史·昭宗本纪》记载,这一路上不断有人拦截这支队伍,富贵人家送马,贫寒人家供给饮食,读书人请求为边疆献智,少年人请求上阵杀敌。

到了边疆,变成了一千二百人的队伍,四千五百三十二匹骏马,留下千古佳话。

后人云:帝身体力行,教民以爱国不惜财宝之理;上行下效,举全国之力而战,焉有不胜之理。

榆林城破后,西路大梁兵马闻讯而来,堵截突力军队,阻止其继续深入,周方正率领的西路军主力便驻扎在米脂县城。

八百里加急送走后,周方正心里七上八下的,闭上眼睛就会梦到圣旨降罪。

当时宁夏一带也遭到了猛烈的攻击,为了保住大梁的踵足,他亲自坐阵宁夏卫指挥,没想到榆林主将犯了战略错误,酿成大祸。

榆林失守,他可有罪可无罪,端看圣人怎么决断。

边关谁不知道小皇帝喜怒无常,群臣动辄则咎。师爷说,他可能会被圣人问罪。

问罪倒不是最可怕的,就怕临阵换帅对整个战局不利,更怕朝廷党派之争波及边关,那祸害得可不仅是这几百里生灵了。

正纠结着,师爷匆匆走来:“圣旨到了,请元帅快去领旨。”

周方正惶然:“圣旨怎么说?圣旨怎么这么快到了?”随即失笑,“这是之前的圣旨吧。”

传旨的是一个文官,虽然满面风尘,依旧气度从容。

摆好香案,周方正恭敬接旨。

那文官,谢文通说:“请周大人布告圣人诏令,鼓舞士气。”

周方正激动地说:“圣人这旨意太及时了,有了这旨意,陕西还能撑一阵子。”

这一路走来伤兵、难民,其状惨不忍睹。谢文通沉重地说:“圣人已经明令辽东主动出击,以逼得突力调兵防守,减轻陕西压力。很遗憾,还是晚了些。”

周方正大喜过望,起身对着京城的方向再拜:“圣人英明,圣人贤明!”他误会圣人了,那封八百里加急委实太荒唐了。这,怎么弥补呢。

“圣人命下官负责安抚伤残军户,还望元帅予以支持。”

“客气了,你是来为本帅帮忙,本帅还要感谢你才是。”

“都是为圣人尽忠。”

谢文通觉得这周方正很不对劲,似乎,似乎做了对不起圣人的事。

一定不是大事,通敌之类的事情不可能发生,能做大的叛国之事的人,不可能这样心惶惶。

一定不是有意为之,有意为之也不必心惶惶。

莫非,是受了亲近人的误导?榆林刚失,往京城的消息才传去不久吧。

谢文通浅笑着说:“下官品阶低,却也是正经进士出身,既然来军中效力,元帅有文墨活计不妨交给下官,可能比您自己找来的师爷文笔要强些。”

师爷误导了他,周方正正恼呢,谢文通突然来这么一句,他就愣怔了,谢文通怎么知道的?知道了多少?

谢文通说:“下官没有断绝京城的消息,放心,圣人大度,不会因言降罪。”

周方正迟疑地说:“是愚兄耳目闭塞,只听闻圣人亲近亲兄弟,不听群臣谏言,谏官午门被廷杖,马瑾险些被杀。不知贤弟怎么做得这个判断?”这称呼的变化,真是微妙。

谢文通叹息:“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周兄可知圣人拨私库银两赈济山东灾民,这用来给阵亡军户立碑的钱也是出自圣人私库。奖励军士的钱,是熔铸了皇宫私库的银器得来的。”

“什么!”

周方正起来再对京城方向跪拜,竟然感激得涕泗横流。

看起来这表演很滑稽,可谢文通能感受到周方正的虔诚。

这一切的根源,源于一方统帅对帝王的不信任,对自己前途的消极预测。这是千百年来君与帅、文臣与武将矛盾的一个体现。

“国事如此艰难,圣人还能体恤边疆将士,如此英明仁慈之君,真是边疆二十多万将士的幸运啊。”

周方正情绪稍微冷静,就推心置腹地说:“贤弟啊,这圣人前后行事差异明显,可是身边出现了贤臣?”

谢文通说:“周兄不知,圣人身边从不缺贤臣。兵部尚书司马大人如何?”

周方正感慨地说:“司马大人何止贤能忠贞啊!给边疆支援军械粮草,调派援军,没有他,陕西如何能坚持到现在。”

谢文通又说:“山东灾害,都察使杜大人派监察御史赴山东考核吏治,惩治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六章 谢文通到边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